以上五個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養生法,心肝脾肺腎的功能增強了,體內正氣充足,邪氣不能侵體,疾病也就難以入內,延年益壽、命過百歲的理想與愿望是可以實現的。
人有“五質”,即骨、氣、肌、筋、血;性有“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拳有“五綱”,即金、木、水、火、土。由“五綱”生化內勁則能變化“五質”,“五質”之變化必將影響“五常”。
故習練五行拳可變化人的性情氣質。練習形意五行拳,以內勁為宗,法簡效宏,技理合于醫理,功、法和一,近之于正道。在練功上要講究科學性和實效性,內養五臟,外練五拳。
形順,內五行合,周身俱養,邪氣避之,頤養身心;形逆,氣奴傷體,臟腑紊亂,疾病侵之,病魔纏身。“外”即練習者外在的間架結構,俗稱架勢,在行拳練功時勢正勁遒,形順氣舒,符合拳理標準,這樣才能使技擊與生理不悖。
“內”即指人體內的精氣神方面,要求在演習拳功時,做到內氣鼓蕩、外形飽滿,內外和順統一,神志清爽。拳順心虛、氣勻神行,外靜內動,以氣催形,以形導氣,氣形合一,外柔內剛,意氣相連。
達到練習形意拳,一招一勢都要以心神行拳,也就是形于手、妙在心,招招連貫勁整,式式不斷架順。在技擊實戰過程中,其要竅在于有意于無意之間,即古譜所謂的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這樣才能在交手時。
技由心生,皮肉如棉,筋骨如鋼,勁力生芒,隨敵而變,臻至自由無羈之境界,所謂“法無定法,萬法歸一”是也。
有人以為五行拳是一個基礎拳,就是簡單的幾個動作技法而已!沒有什么多重要的東西。這是特錯大錯的臆斷和無知的觀點。
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根本,也是形意拳重要的五種單操技法功夫,他遠遠不是可有可無的拳術,它外形簡單而內涵十分深奧,所求者甚多,它主要是練形(身法、步法)、勁和意三種。
在對敵實戰時,五行拳的五種拳法可不是一成不變的單式,而是內意豐富、環環相扣、變化無窮的技擊法。不得明師傳教,不去刻苦練習,沒有超人的悟性,是很難將功夫練到身上的,甚至有人可憐的練了一輩子形意拳,也沒有得其個中三味。
形意五行拳內功正經
卷一 總論
內功之傳,脈絡甚真,不知脈絡,勉強用之,無益而有損。前任后督,氣行滾滾。井池雙泉,發勁循循。千變萬化,不離乎本,得其奧妙,功乃無垠。
尻尾升氣,丹田煉氣。氣下于海,光聚天心。頭正而起,肩平而順,胸含而閉,背平而正。足堅而穩,膝曲而伸,襠深而藏,肋開而張,氣調而勻,勁松而緊。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內有丹田,氣之歸縮,吸入呼出,勿使有聲。下收谷道,上提玉樓,或立或坐,吸氣入喉,以意送下,漸至于底。
通透穿貼,松悍合堅。按肩以煉步,逼臀以堅膝,圓襠以固胯,提胸以下腰。提頦以正項,貼背以轉斗,松肩以出勁。橫勁豎勁,辨之明白,橫以濟豎,豎以濟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