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種
①自然呼吸法。②順呼吸法。③逆呼吸法。④停閉呼吸法。⑤鼻吸口呼法。⑥氣通任督脈呼吸法。⑦潛呼吸法。⑧真息法。練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則指導下逐步做到深長、細勻、緩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要領
氣功功法不同,其特點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靜自然、意氣相隨、練養結合、動靜結合、循序漸進、因人因病而異、持之以恒、生活有節。上述要求,大多適用于各種氣功,練功者具體練某種功時,還要參照該種氣功的具體要求。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熱、各種急性病及急性傳染病的人不宜練氣功。
把后天空氣與先天元氣合成一股浩然正氣的功夫;對生命過程實行自我調節、自我鍛煉、健身長壽的科學。
【氣功與中醫】
氣功是中國傳統醫藥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書的我國現存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對氣功鍛煉的方法、理論和治療效果等內容,都有記載。
在《素問》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幾篇直接或間接地談到有關氣功方面的內容??梢?,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前,氣功已成為一種重要的醫療保健方法。
氣功作為中醫學的一個分支,在理論上主要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在創編功法和氣功鍛煉中也應用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精氣神等學說作指導;對氣功鍛煉產生的效應及氣功作用機制等認識,到目前為止,也主要以中醫理論來闡述。
當然,由于自古以來,氣功實踐不只為醫家獨有,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實踐中,分別對氣功形成了自己的認識,也構成了氣功理論的一部分。
氣功實踐的結果也為中醫學提供了新的內容,如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張景岳等分別對奇經八脈和丹田命門理論的系統闡發,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氣功實踐的基礎上的。
氣功強調對意念的運用,是對中醫調神理論和情志學說的補充和發展。掌握了氣功心身同練的特點,有助于深入理解中醫“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而氣功作用機制的探討,亦有益于對中醫“氣化論”、“精氣神”理論和臟腑心理相關性等的深入認識。
發掘整理氣功與藥物配合應用,氣功針灸、氣功按摩等傳統治療方法也可提高臨床療效、開拓新的治療途徑。
與體育鍛煉相比,氣功更強調人的心理狀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強調通過主動的自我精神活動來調整自身的生理活動。在氣功入靜狀態下調動和培育人體的生理潛力,起到強身治病的作用。
氣功鍛煉是在氣功入靜狀態下進行的有呼吸要求的運動,它要求在保持松靜自然的基礎上,全身協調運動,呼吸柔和細緩,使耗氧量降低,心率減緩,血壓降低。
在整體上提高身體素質;這與一般的體育鍛煉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從而加快身體某些部分的新陳代謝,使形體按特定的要求完美發展等,有著很大區別。
氣功的呼吸法氣功有六種呼吸方法,也就是氣功由淺人深的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
為自然呼吸
吸氣時嘴稍張開,上下牙齒微微相合,舌尖抵住上腭,隨著用鼻吸氣,腹部要凸起。呼氣時,嘴要閉住,舌尖抵上腭,隨著呼氣,腹部要收縮。練習的時間,每天少半小時。
以下各階段都是每天半個小時,效果是力量增加,精神振作,肺活量加大。
第二階段
為陰陽循環(小周天)
什么叫陰陽循環呢?按氣功的說法,人體的前面屬陰,后面屬陽,小周天就是指氣在上身循環周轉。陰陽循環的呼吸方法是吸氣時腹部收縮,呼氣時腹部凸起,所以又稱反式呼吸。呼吸還是用鼻,而且用意念引導氣循環于上體,即以意領氣。
呼氣時要意識到氣由頭頂經胸部而下降到丹田,吸氣時要注意到氣由丹田經尾椎、脊椎而達頭頂。吸氣時要提肛。如果是站勢,吸氣時腳趾要抓地,這都是為了使氣上提。練習的時間為90天。有治療肺病、腸胃病、心臟病、氣喘及高血壓的功效。
第三階段
為陰陽循環(大周天)
大周天就是把氣擴,展F身,因為有了前兩個階段的基礎。把氣已經練得深長了,所以氣的循環可以擴展到全身。呼氣用口,吸氣用鼻。呼氣時腹部凸起,吸氣時腹部收縮。呼氣時要意識到氣由頭頂經丹田下沉到涌泉(即腳心)。
吸氣時要意識到氣由涌泉經尾椎、脊、頸項而上達頭頂。吸氣時要提肛。如果是站勢,腳趾要抓地。此功練半年,效果同第二階段,并能健全神經系統。
第四階段
為調息,也叫自然呼吸
好像又回到第一階段的自然呼吸,腹部的凸縮同第一階段,但要比第一階段呼吸深長得多。為什么要安排第四階段的自然呼吸?這是為了使內部器官得到平衡的發展,不致出現偏差。歷程是60天,效果同前兩個階段,并能使內部器官得到平衡發展,能治療消化、呼吸器官的病癥。
第五階段
為喉頭呼吸,也叫加強深呼吸
為什么叫喉頭呼吸呢?因為喉部要盡量張開。喉部張開,可以加強、加深呼吸。這一階段腹部的凸縮同第二、三階段,也要運氣于全身。此段時間為90天,效果是使內臟得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