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做適當的認知調整
面對同一個問題,思考的角度不同,結果也會大不相同。
因此,個體應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放寬心,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無憂才是入睡方”。
給自己樹立適當的目標要求,少和別人攀比,不要過分究理、糾結,多順其自然,這才能有助于良好的睡眠。
第三、建立良好、有規律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可以通過有規律的生活行為飲食、和環境三大方面進行改變。
飲食方面可以多吃桂圓、核桃、蜂蜜、棗仁等安神、有助睡眠的食物;睡前切記不能吃太飽。
環境方面,安靜祥和的入睡環境加上舒適的溫度才能更好地保證一個良好的睡眠。
第四、要掌握運用科學有效的睡眠方法
首先要持放松、順其自然的睡眠態度而不能強求、著急,否則適得其反。
也養成睡前不做刺激興奮事情而放松自己,通過放松、想象、自我催眠的方法改變躺到床上胡思亂想,讓自己安然入睡,并且醒后也不過多追究睡眠效果等習慣方法。
心理療法是治療失眠癥的首選
“而對于失眠障礙的患者,應及時到專業醫院接受治療。醫院的治療方法有多種,主要分為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中醫治療和物理治療四種。”專家說,由于大部分失眠癥與壓力和心理沖突有關,而且心理治療沒有藥物副作用,因此心理治療是這四種方法中的首選。
其中,認知行為療法是常用的心理療法之一。“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時,醫生應先了解患者失眠的真正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接著,通過睡眠刺激控制法解決患者睡眠問題。”專家解釋,睡眠刺激控制法就是幫患者重新建立良性的睡眠環境——床只能用于睡覺。
因此,有睡意之前不能到床上看書、玩手機、工作等等,當產生困意后,才能到床上睡覺。從而使患者重新建立起良性的條件反射——躺到床上就容易入睡。
另一種心理療法稱為睡眠限制療法。
其特點是限制失眠者在床上的非睡眠時間。
專家說,例如,患者八點上床睡覺,直到凌晨兩點才睡著,第二天六點醒,換句話說,凌晨兩點至早上六點是他實際有效睡眠時間。
醫生根據記錄制定患者的睡眠計劃,先要求患者只有到了實際睡眠時間才能呆在床上,然后若經過一周后有效睡眠時間達到臥床時間的90%,則增加約15%的睡眠時間,增至七至八小時后才能停止。
總臥床時間不少于5小時,也要根據個人情況適當調整。這兩種方法是目前常用,也是有效的心理療法。
結語:相信失眠的滋味肯定不會好受,那么我們就必須擺好自己的心態,首先從心理上去改變,放下那些并沒有意義的煩惱,做一個簡單的人,才會變得輕松灑脫,這樣的話,大家的失眠的癥狀一定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