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身體功能受損人群
對于因受傷或疾病導致身體功能受損的人群,功能鍛煉是康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以骨折患者為例,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階段,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相應功能鍛煉計劃。早期進行鄰近關節活動度訓練,防止關節粘連;中期逐漸增加肌肉力量訓練,促進骨折部位愈合;后期進行全面功能恢復訓練,幫助患者恢復正常肢體功能,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常見的功能鍛煉類型
1、核心穩定性訓練
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腰部、臀部等部位的肌肉,它們如同身體的“發動機”,對維持身體姿勢和平衡至關重要。平板支撐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核心穩定性訓練方法,通過保持身體呈一條直線,腹部、臀部和肩部肌肉共同發力,堅持一定時間,能有效增強核心肌群力量。
2、柔韌性訓練
柔韌性訓練能夠增加肌肉和關節的彈性,提高身體柔韌性。常見的柔韌性訓練動作有瑜伽中的各種伸展動作,如站立前屈、三角式等,以及傳統的壓腿、拉筋等。定期進行柔韌性訓練,可緩解肌肉緊張,減少運動損傷發生,還能改善身體姿態,使人看起來更加挺拔、優雅。
功能鍛煉的注意事項
1、制定合理計劃
要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和運動目標制定合理鍛煉計劃。初學者建議從低強度、簡單動作開始,逐漸增加鍛煉強度和難度。同時注意控制鍛煉時間和頻率,避免過度訓練導致身體疲勞或受傷。例如進行力量訓練時,每組動作重復8-12次,進行2-3組,組間休息1-2分鐘,每周進行2-3次力量訓練較為適宜。
2、保持正確姿勢
正確的動作姿勢至關重要。錯誤動作不僅無法達到鍛煉效果,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鍛煉前最好向專業健身教練或康復治療師請教,學習正確動作要領。鍛煉過程中注意保持身體平衡和穩定,避免扭曲或過度伸展關節。
3、做好熱身和拉伸
鍛煉前后的熱身和拉伸不容忽視。熱身能使身體各器官系統逐漸進入運動狀態,提高肌肉溫度,減少運動損傷發生。可進行5-10分鐘的快走、慢跑或動態拉伸作為熱身。鍛煉后的拉伸有助于放松肌肉,緩解肌肉酸痛,促進身體恢復。拉伸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重點對鍛煉過程中使用較多的肌肉群進行靜態拉伸,每個動作保持15-30秒。
功能鍛煉是一種全面、科學且極具價值的運動方式,貫穿于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追求卓越運動表現的運動員,渴望保持健康的普通大眾,還是正在康復過程中的患者,都能從功能鍛煉中受益。通過了解功能鍛煉的內涵、內容、重要性、常見類型以及注意事項,我們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功能鍛煉,開啟健康活力的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