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的基本路線是
中鋒首先提上給后衛做后掩護,后衛快速傳球給前鋒后迅速縱切至籃下,沒有機會,后衛再返回拉出給罰球線一帶的中鋒再做一個后掩護,此時,中鋒利用同伴的掩護快速切入籃下,接前鋒的傳球后迅速上籃。
6、連續后掩護切出跳投配合
連續后掩護切出跳投配合是連續后掩護縱切配合的一種變化。后衛、前鋒和中鋒站一側三組,后衛持球。
配合的基本路線是
配合路線與前面的連續后掩護縱切配合基本一致,只是第二次后掩護以后,中鋒插向籃下的同時,掩護的后衛隊員往外線切出,接前鋒的傳球投籃。
7、連續掩護切出跳投配合
掩護配合很特別,有時為了讓本隊的投手充分施展自己的得分才能,保證比賽的勝利,全隊都可以為其做掩護。
這項連續后掩護切出跳投配合是內線兩個中鋒給本隊投手做連續的移動配合,通過連續的掩護,使隊員順利地擺脫對方的防守,創造出從容的投籃機會。兩個后衛、兩個中鋒各站一組。
配合的基本路線是
持球的左側后衛隊員將球傳給右側的后衛,與此同時,左側中鋒上提給左側后衛做第一次后掩護,當同伴掩護后向籃下起動并向底線切入籃下,沒有機會繼續利用中鋒的定位掩護移動到右側底線場角一帶,當接到同伴的傳球后起跳投籃。
影響籃球彈跳力的因素
說到彈跳力,這個是所有的籃球迷都關注的問題。高度,力量,協調性,這幾個幾乎就是籃球運動的生命線。那些籃球愛好者們,曾經為了能讓自己跳得高一些,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這里就說點個人對彈跳力的一些認識。
彈跳力的好壞,可從以下三個地方可以看出來。
1、腳踝
如果你的腳踝象青蛙腳踝那樣從后面看很小,側面看略寬。那很好,你有了出色彈跳的第一個特點。因為腳踝小,起跳的時候腳部發出的力就能更集中的由腳踝經腿傳向身體。
2、腳指頭
如果你的大腳指很長,那對不起,你注定跳不高。因為長腳指頭縮短了腳弓的距離,分散了許多力度。并且也影響到了落地的彈性。
3、后跟肌腱
再看你腳跟后上,向上生長的那根肌腱,如果粗細得當,有韌性,并且是望很高的地方生長,幾乎是貼到膝關節下面才有小腿肚。那你很幸運,你可以高來高去,像青蛙一樣跳躍。這點從很多NBA彈跳大王身上一眼可以看出來。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我們都知道的影響彈跳的因素,比方說扁平足,O型,蘿卜腿,這些是大家都熟悉的,就不用多說了。
其次黑、白、黃,三色人種的彈跳力也個有不同。
黑色人種
四肢比較靈活,柔韌性也好。肌腱中白肌纖維比較豐富。骨骼結合比較較緊密。再加上黑色人種特有的爆發力,他們都是彈性十足。正常黑色人種,在經過訓練或鍛煉,彈跳力都能達到80-90C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