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吃動物內臟的危害
中國人吃動物內臟的習慣又來已久,像熘肝尖、爆炒腰花、辣炒大腸、毛血旺都是以動物內臟為主要原料制作的的傳統名菜,爆肚還是北京有名的傳統小吃。
相對于動物肉來講,大多數內臟有更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B族和鐵、鋅、硒等的礦物質,這些營養素是我國傳統膳食中比較容易缺乏的,所以有人提倡食用動物內臟來補充這些營養素,預防營養缺乏病。
但是近幾年又有專家指出,動物肝、腎是代謝解毒的器官,有毒有害物質含量遠遠高于其它部位的肉,而且動物內臟膽固醇含量非常高,不宜食用。那么動物內臟究竟該不該吃呢?
一、看營養成分
內臟營養豐富 大部分的動物內臟營養素含量高于肌肉,尤其是肝臟,肝臟是動物體內營養素集中的地方,肝臟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較肉類低,如豬肝中蛋白質含量只有19.3%,脂肪只有3.5%。
豬肝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等)以及鐵、鋅、硒等微量元素,而且豬肝價格相對便宜,所以豬肝過去一直被譽為物美價廉的“營養寶庫”,受到廣泛的推薦。
其他內臟,如腎、肺、腸、肚、腦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重要營養素的含量比肝臟低,營養價值不及肝臟。
二、脂肪和膽固醇較高
大部分的內臟脂肪含量高于肌肉,膽固醇幾乎都比肌肉含量高。動物內臟中比如豬肝、豬腸、豬腦等所含的膽固醇成分很高。豬肝含有較多的膽固醇,100克豬肝含膽固醇288毫克,是瘦豬肉的3.5倍。這對于現代的人在體檢中10個就有9個是膽固醇過高也許吃這些食物有關聯。動物內臟脂肪含量都比較高,吃得太多對人體健康也不利, 容易引起高血脂、動脈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