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滇南本草》:“治山嵐嶂氣,瘧疾,或水瀉不止,或紅白痢疾。用火煅為末。每服三錢姜湯下。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癥俱可用。”
⑧《滇南本草圖說》:“治反胃。”
⑨《綱目》:“有人內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頓愈。腎主大便,栗能通腎,于此可驗。《經驗方》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干,每旦吃十余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蓋風干之栗,勝于日曝,而火煨油炒,勝于煮蒸,仍須細嚼,連液吞咽,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致傷脾矣。”
⑩《玉楸藥解》:“栗子,補中助氣,充虛益餒,培土實脾,諸物莫逮。但多食則氣滯難消,少啖則氣達易克耳。”
栗子的作用
1、益氣補脾,健胃厚腸: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干果品種,能供給人體較多的熱能,并能幫助脂肪代謝。保證機體基本營養物質供應,有“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稱,具有益氣健脾,厚補胃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