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將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6、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于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小暑時節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此時天氣炎熱,強烈陽光的照射過久,紅外線使人的大腦喪失了調節體溫的能力,很容易發生中暑。此外,外界氣溫高,空氣中濕度大,汗液蒸發困難,體內熱量積蓄過多,以及出汗過多,會導致體內水和鹽大量排出;當得不到及時補充時,同樣可能中暑。所以對于體力勞動者、室外工作的人員來說,應該多飲水,同時服少量仁丹、常喝綠豆湯等都可預防中暑。
小暑時節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辛辣油膩之品。如綠豆百合粥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暑止渴、降膽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南瓜綠豆湯同樣具有清暑解毒、生津益氣的功效。蔬菜應多食綠葉菜及苦瓜、絲瓜、南瓜、黃瓜等,水果則以西瓜為好。
1、平心靜氣以養心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系,養護好心臟。
心為五臟六腑之首,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臟的養護尤為重要。
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于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2、‘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清淡適量
多吃消暑的西瓜等水果,但不宜過量和過涼。
小暑節氣多食豆芽和藕一類的蔬菜,用于排毒。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于高發癥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3、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更是容易發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等工具,多喝水,并盡量避開午后太陽熱辣時外出。
4、不要貪涼沖涼水澡、少進冷食
天熱了,人們就喜歡吃冷飲,冰淇淋、雪糕、冰鎮飲品很受大家的青睞;有的人從外面一回來就沖澡,還喜歡沖涼水澡。殊不知,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或者埋下健康隱患。
結語:上文已經為大家介紹了 小暑節氣的有由來,我們現在對小暑節氣應該有了一些了解,它是夏季的倒數第二個節氣。小暑來了,天氣會越來越熱,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出門的時候要做好防曬的工作,減少紫外線對身體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