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精神調攝
“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因此在精神調攝方面要靜心寡欲、不妄作勞,以養元氣。
4、起居勞逸調攝
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后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5、忌食食物
正月應少食狗肉、羊肉、雀肉等溫熱之品;忌食花椒、茴香等辛熱之品,不得生食蔥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一年六步氣中初之氣為大寒至春分(公歷1月20日至3月21日),雨水至驚蟄15天仍在庚寅年初之氣之中。雨水是初之氣的第三個節氣。庚寅年初之氣地氣(主氣)是厥陰風木,天氣(客氣)是少陰君火。地氣由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形成,天氣是木、火、土、金、水星圍繞太陽公轉周期的不同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地氣與天氣相加形成了地球上一定時空下的氣候。
“五運六氣”的初之氣處于春季三個月之中,春天應肝。初之氣的地氣(厥陰風木)千古不變,而天氣是變化的,庚寅年初之氣的天氣是少陰君火。少陰君火是跨越春夏之間的氣候,而在大寒時節已經到來,提前了60天。人體厥陰經分為足厥陰肝經、手厥陰心包經;人體少陰經分為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綜合地氣和天氣因素,庚寅年的春天是個“暖春”,雨水至驚蟄15天氣溫暖于往年,雨水漸多,且風不大。
綜上所述,雨水時令起居飲食可參考以下提示
1、起居
雨水之前的天氣相對比較寒冷。雨水后,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到春天的腳步越來越清楚,芬芳的花香,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雨水季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多的時節之一,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應當繼續進行春捂之外,應采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保持情緒的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
《少有經》上說:“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養生之都契也”。
在春季,肝旺而脾弱,脾弱又使得脾胃的運輸、消化功能受影響,如精神抑郁,腹脹腹痛等。
由此,春季的養脾健脾很重要。養脾也要靜心,以精神的調攝為主。第一,心平氣和,使肝氣不橫逆,使脾胃安寧,讓脾胃的運化功能正常,以達到健脾的目的。
第二,靜心養氣,既不會擾亂心血,也不會損耗心氣,使心氣充和,進而滋養脾臟,養脾得以健胃。對于春天的天氣多變,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只有情志相適,加上飲食的調養,健脾的功效才會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