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騎行姿勢
要想玩好自行車。首先要掌握正確的騎行姿勢。輕松踏蹬,自如操車,可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緊張,降低能量消耗,保證力量和技術得到充分發揮。
正確的騎行姿勢,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于車輛的尺寸、車座和車把的位置,運動員的身材大小及身體各部份的 結構。因此,要正確處理車和人的關系。影響騎行姿勢的因 素中,車的因素有車架大小、車座高低與前后、車把傾斜角 度和把立管長度等五個方面;人的因素涉及到腿長、臂長和 軀干長度。腿的長度決定車架的高低;軀干長度和臂長的總 和決定車架的長度,曲柄的長度則與訓練、競賽場地有關。 坡度大、彎道多的路面需要曲柄短些,反之,曲柄可長些。
上肢長度:從肩峰端到手握。
拳后第三手指關節凸隆處的距離。
軀干長度:從胸骨頂端到恥骨聯合下端。
下肢長度:從股骨頭大轉子到足跟底部。
腳長:從腳趾前端到腳跟后。
自行車各部位的測量
車身長度:由把立管中心點到車座管中心點。
車架高度:由車座處三通中心點到中軸的中心點。
曲柄長度:由中軸中心到腳蹬軸中心點。
腳套長度:由腳蹬軸中心點到腳套前端內邊沿。 為了保證正確的騎行姿勢,運動員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車輛的選擇、車座的選擇、車座的調整和車把的調整。
車座的選擇還要考慮到騎行距離長短和運動強度大小。
賽車場距離短,強度大,騎行時肌肉、神經高度緊張,可選用窄車座。公路訓練和競賽,騎行時間長,可選擇與坐骨接觸面較寬的車座。女運動員由于生理特點,不論公路與場地,都應選擇較寬而柔軟的車座。無論男女運動員選用的車座平面都要繃緊,不能有明顯凸凹現象,以免影響正確的騎行姿勢。
車座的調整: 車座前后的調整。先將車座固定在水平線上,然后再調 整車座前后。根據運動員大腿長度,把座子前端調整到中軸 垂直線后2~5公分處。大腿長,車座應多向后移動,大腿短,車座稍向前移動,但車座前端一般不超過中軸垂直線后2公分。
車座高低的調整,運動員坐穩車座后,用腳跟蹬住腳蹬,當腳蹬到低點時,腿應正好伸直,既不感到過分伸腳,也不使膝關節有彎曲。 調整好的車座,應使運動員在踏蹬中,踏蹬到曲柄與地面平行的位置時,膝關節垂直線能正好通過腳蹬軸的中心。踏蹬到低點時,膝關節能稍有彎屈。以利肌肉在緊張之后可得到暫時休息。經過幾次騎行檢驗,如感到用力合適,就可固定下來。車座固定后,要把有關的測量數字記錄下來,做為以后更換車座或車輛時的依據。
車把的調整: 車把的調整對調整騎行姿勢很有意義。調整車把的寬度 應與運動員的肩寬大體相同,一般為38~41公分。如果寬于肩,會增加風的阻力,窄于肩,胸腔會受到擠壓,影響正常呼吸功能。車把的高度,應根據運動員上體尺寸和臂長來決 定,并注意專項的特點。公路運動員用的車把可略高些,場地運動員用的車把可稍低一些。合理的車把高度是使公路運動員的上體角度(即通過髖關節的水平線和髖關節中心至頸 椎中心連線)保持在35度~45度之間;場地運動員的上體角度保持在20~30度之間。
把立管的長度,好是當運動員踏蹬到曲柄與地面平行的位置時,肘關節與膝關節能稍稍相碰。 車于各部分間距離調好后,不要輕易改變,特別是在比 賽前不宜變動,否則,會破壞已形成的動力定型,影響運動 員在比賽史發揮正常水平。 正確騎行姿勢的形成,要通過專門訓練,每次訓練課都要嚴格要求,不論高速騎行或是終點沖刺,都要保持正確的騎行姿勢,萬不可忽視。
自行車是一種常見又便利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種很好的體育運動器械。隨著人們環保和健身意識的提高,選擇自行車出行和鍛煉,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推崇。在中國,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懂得如何騎著自行車前行,但是,卻極少人會認真地關注過該如何正確地騎自行車。
騎姿不當的隱患
1、騎行姿勢不當易患上“腕尺管綜合征”。不少人長時間騎車后會感到兩手麻木、酸脹無力,就連握筆寫字、用筷進餐也會受到影響,醫生稱這種情況為“腕尺管綜合征”。人體腕關節與手掌相交處的尺側有一個腕尺管,如果在騎行過程中長時間雙手過分用力握住車把或者腕關節過度背伸,上肢就會受到壓迫,尤其當蹬車上坡或逆風前進、加快速度、身體過度前傾時,腕關節必然會過度背伸,使神經受到牽拉,腕尺管受壓太大,因而引起上述癥狀。
2、對頸椎和腰椎的傷害。騎車者若身體過度前傾,為了觀察前方,必然要抬頭仰頸,這是一種強迫性姿勢,會造成頸部肌肉緊張。另外,當車子顛簸時人體腰部應該適當弓屈,使身體重心下移,如果腰部過度伸直,很容易使身體重心不穩,車子顛簸而產生的沖擊力會損傷到腰肌。
3、男子過久騎行或不當騎行自行車容易增加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如果騎車的時候坐姿不當,就會使得身體的重量大部分落在車座前部突出位置,這樣子給生殖器區的神經和血管造成壓力。對男性來說,這會增加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