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桿定制的秘密
一支高爾夫球桿,到底能裝下多少秘密。當你走進工坊,試圖打造一支稱心如意的好武器時,到底能否滿意而歸?定制球桿,奧妙無窮。
別輕易質疑你的桿
每次回國,親見許多朋友在換桿。特別是水平在90桿左右的,尤為聽信他人的話:一個月破百,三月下九,半年見八,一年摸七。
朋友們不僅心甘情愿地掏錢,還隔三差五迷信那些“換桿,改造桿,給你量身定做桿”的建議,不僅讓大把的鈔票流到別人的腰包,還憧憬著換桿后大幅度提高成績。
每一個品牌的球桿,都是生產廠家千辛萬苦多年開發的結果,一旦輕易改變,達不到設計要求,好則蹩手蹩腳,差則損壞球桿,甚至自己受傷。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其實,國內并非沒有好的技師,但工坊從業者的水平的確參差不齊。舉例來說,抓桿的背脊及配重,除了鵝頸外在握把也是可以的。
一支球桿從鐵心、碳布裁剪到中段研模進烤箱,噴漆涂裝至后段組裝,都是分工,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從前段到后段經歷全程。
而每個工序達到獨立作業的程度,少說也要三年。單一的桿頭制程,從開模脫蠟到研模送美工,也要三四年才能上手。獲得這樣的從業資格,談何容易?
換桿不單要技術理論,還需要大量實踐經驗的積累。例如,桿身重量的平衡及抓背脊線就是個硬功夫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各大高爾夫品牌,對自己產品的售后維修和保養是非常嚴格的,你需要一步步學習該產品的知識并通過一級一級的考試,后才能拿到這個品牌的維修資質證書,進而才能做這個品牌球桿的各種服務。
細說材質
說到每個品牌的維修更換和技術特點,必須從材料說起。
先看產地的問題。如果球具品牌成品桿身上印有made in china的,說明都是在國內組桿的,這是中國海關的要求。
球具品牌桿身上面寫madein 其他地名的,這時桿頭和桿身依然是在國內做的,但是在境外組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