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鯪魚
又稱齡魚。性平,味甘,有利濕退黃作用。如姚可成《食物本草》中記載:“鯪魚,主通小便。治黃疸、水臌。”《綱目拾遺》中也說它“活血行氣,逐水利濕”。因此,凡黃疸之人,無論陽黃陰黃,食之皆宜。
23. 綠豆
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利水作用。并有保護肝臟的功效,尤其是對濕熱型黃疸(即陽黃)之人,食之宜,可單用綠豆煎水當飲料食用。
24. 蕪菁
俗稱大頭菜、雞毛菜。有開胃下氣,利濕解毒的作用,黃疸之人宜食之。《醫林纂要》認為:蕪菁“利水清熱,下氣寬中,功用略同蘿卜。”《食療本草》中還說它“下氣,治黃疸,利小便。”《食物中藥與便方》中曾介紹:“黃疸,便秘,小便色赤,皮色如金:生大頭菜子研末,以開水調服,每服6~10克,大便瀉下則愈。”
25. 莼菜
《隨息居飲食譜》認為其“性涼味甘”。《中藥大辭典》說它“治黃疸”。《日華子本草》也說“治熱疸”。因此,濕熱型黃疸者食之頗宜。
26. 蕺菜
又名魚腥草。性寒,味辛,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作用,陽黃之人宜食之。《食物中藥與便方》曾介紹:“黃疸發熱(包括膽囊炎等):魚腥草150~300克,水煎溫服,據稱療效頗佳。”
27. 白茅根
俗稱茅草根。性寒,味甘,能涼血、清熱、利尿,對陽黃之人食之尤宜。《本草綱目》中就曾說它“止黃疸”,《本草正義》也認為,白茅根“通利小水,導瘀熱之黃疸”。近代還有報道:單用白茅根水煎服,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28例,結果黃疸指數平均20天全部正常。
28. 蘆根
性寒,味甘,有清熱、生津、止嘔的作用。據《食物中藥與便方》介紹:“蘆根能溶解膽凝石,適用于膽結石、黃疸及尿酸性疾患及痛風等。”所以,由膽石癥引起的阻塞性黃疸者,食之頗宜。
此外,黃疸之人還宜服食薏苡仁、赤小豆、白扁豆、草莓、馬齒菜、金針菜、馬蘭頭、菊花腦、大麥芽以及新鮮綠葉蔬菜和各種新鮮水果。
結語:寶寶的健康是每個家長都非常關心的事情,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治療寶寶黃疸的妙招,相信上述介紹的這些嬰兒黃疸的癥狀和特點分型和治療方法,一定能夠幫助大家哦!也要記得分享給身邊的好朋友們哦,希望每個寶寶都可以健康的長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