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進入腸道的起始端時,它還是液體的狀態,而大腸有吸收水分的功能。液態大便進入大腸后,其中的水分會被腸道一點一點的吸收,大便中的水分會變得越來越少,會慢慢變成固態。當形成的固態大便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便意,大便會被排出。
大便需要及時排,最好每天排一次。有些人便秘或者有憋大便的習慣,無法及時的把大便排出來。若大便無法被排出來,腸道就會榨干它的“剩余價值”,把其中的水分完全吸收走,大便中一點水分也沒有了,會變得特別干燥,體積也會越變越小。原本大便是條形的,水分被完全吸收走后,就會成小硬塊、小硬球。有些人排出的大便,像羊屎一樣,一顆一顆的,就是因為大便中的水分太少了。大便越干燥,越硬,排便就會越困難,便秘會變得越嚴重。
大便若沒有及時排出,除了大便會變硬和干燥,腸道也會受傷。大便的本質是體內的垃圾,若不及時排出,大便會在腸道內滋生細菌,擾亂腸道環境,腸道內的產氣菌會變多,屁會變多,腸道健康會受到影響。
大便在體內待的時間長了,腸道內會產生更多的產氣菌,產氣菌產生的氣體,一部分會變成屁,讓人的屁變多,另一部分還會順著消化系統上行,最后從口腔出排出去,這樣就會產生口臭。
大便若沒有及時排出去,對人體會帶來不少影響,便秘的人,要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糧,補充膳食纖維,還要多運動,少久坐,保持良好的情緒,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這樣便秘能得到緩解,大便能及時的被身體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