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醒
單純抗過敏,雖然“立竿見影”,暫時解決過敏癥狀,但過敏發生的基礎并沒有改變,停藥后容易加重發作。息斯敏等抗過敏藥本身也可導致過敏,而且任何一種抗過敏藥都存在耐藥性,剛開始服藥時效果明顯,不久就不再有效。激素類藥物雖然療效顯著,但長期反復使用會影響孩子的骨骼發育。因此,抗過敏藥物應盡量短期使用,癥狀控制后,逐步停藥,并迅速轉向體質調理。
2。疾病緩解期:辨證型、調體質,“中醫脫敏”。
由于過敏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種類繁多,多數患兒是對多種物質過敏,單靠躲避過敏原往往防不勝防。因此,在疾病緩解期,西醫采用脫敏療法進行病因治療,但是脫敏需使用標準化變應原檢測,并采用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標準化臨床脫敏,療程3~5年,費用較高,孩子也不容易配合。
中醫臨床所見,過敏體質的孩子多是“特稟質”。在正常情況下,這種體質的孩子可以維持陰陽相對平衡的易感性,一旦遭遇致敏因素,則會陰陽失衡,反應性增強,發生疾病。這時,根據孩子的稟賦差異辨證用藥,可以改善孩子對過敏原的敏感性,使孩子再暴露于相關過敏原時,發作癥狀明顯減輕或不發病。
(1)中藥調節內治法
對吸入性過敏原敏感的孩子,大多肺衛氣虛,治療以補益肺衛為主,常用黨參、太子參、白術、茯苓等;
對食物性過敏原敏感的孩子,大多脾虛濕盛,治療以健脾化濕為主,常用陳皮、半夏、茯苓、砂仁、藿香、雞內金等;
過敏性紫癜的患兒,大多血熱瘀阻,治療中要使用川楝子、香附、赤芍等行氣活血藥;
病程較久的孩子,常合并腎氣不足,治療時健脾補腎,常用黃芪、熟地、山藥、山萸肉等;
有些孩子還存在營衛失和、肺經伏熱,則分別進行調和營衛、清瀉肺熱等治療。
(2)伏九穴位敷貼法
除了內治法,中醫根據天人相應的原理,在季節轉換的節點——夏季三伏以及冬季三九,擇時外治。即將滲透性強的特定藥物貼敷孩子體表的特定穴位,輔以離子導入法,使藥物沿“腧穴→經絡→臟腑”途徑滲透并放大藥效。通過冬夏有序的治療,順勢調整孩子自身的陰陽,調整肺、脾、腎等臟腑功能,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軸,扶助正氣、抗御病邪、抑制機體過敏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