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顯示,從公眾到患者甚至到部分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竟然都對癌癥存在不少誤區(qū)。哪知道癌癥的誤區(qū)是什么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愛總結出人們對癌癥普遍存在的十大誤區(qū)哦。
誤區(qū)1:患癌主要由基因決定
臺灣網站調查發(fā)現(xiàn),1/5受訪者認為癌癥主要由遺傳基因導致。
事實上,遺傳只是癌癥發(fā)生的眾多因素之一,而環(huán)境污染、不良生活習慣等,都和癌癥的發(fā)生有著密切的相關。有些癌癥的遺傳風險是比較高的,但有些癌癥的遺傳風險就很小,比如結直腸癌,其實僅有5%左右的遺傳因素。
誤區(qū)2:癌癥不可預防
許多人認為,癌癥防不勝防,不知生活中該注意哪些方面。
專家觀點: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1/3惡性腫瘤可預防,1/3可治療,1/3可治愈,預防癌癥的主動權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里。美國癌癥研究學會指出,防癌簡單方法是多吃果蔬,可減少20%患癌幾率,并建議民眾每日至少吃5份蔬果(1份約85克)、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入、保持標準體重、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戒煙限酒。只要堅守“預防重于治療”的第一道防線,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癥危險因素,再加上定期篩檢的第二道防線,遠離癌癥并不難。
誤區(qū)3:吃素者不易患癌
調查顯示,24%受訪者堅信素食者患癌風險低。
研究表明,經常吃大魚大肉的人,他們患癌癥的風險就更高,而素食者天天吃果蔬和膳食纖維,患大腸癌風險就比正常人低一些。然而,長期吃素可能會造成我們的營養(yǎng)失衡。
奧地利研究發(fā)現(xiàn),素食者因為動物性脂肪攝取太少,進而會增加患癌風險,竟然是愛吃肉的人的2倍。所以,想要防癌,均衡飲食重要,盡量以天然食材為主,建議每天吃5種不同顏色的蔬果。
誤區(qū)4:痣多易得皮膚癌
“多痣的人患癌風險高。”調查顯示,61%的中老年人相信這一觀點。
專家觀點:痣分為出生就有的原生痣和后天受環(huán)境、體質影響生成的痣。在青春期及女性孕期,痣可能會增加,中年時,痣的數(shù)量達到高峰。多數(shù)人身上的痣都屬于良性的黑色素痣,不必擔憂。如果痣出現(xiàn)色澤、大小、形狀等異常改變,應特別留意,可能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特征:逐漸往外擴散,直徑大于0.6厘米;有脫皮、出血、分泌物等現(xiàn)象;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guī)則、模糊;顏色改變,由咖啡色變成黑色或深藍色;一顆大痣旁邊長出許多小痣。
誤區(qū)5:胸大易患乳腺癌
“乳房大易患乳腺癌”也是不少人的誤區(qū),但事實上,這并不科學。
專家觀點:家族史才是患乳腺癌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還有:月經初潮早、絕經遲、晚育和未哺乳等。建議超過45歲的女性好每月檢查乳房,每年定期做體檢,如果有家族史,檢查的年齡要提前至40歲。
誤區(qū)6:吃有機食物可防癌
選購有機食物是近年來的健康新潮流。調查發(fā)現(xiàn),39%的50~59歲受訪者認為吃有機食物可防癌,而在13~19歲人群中,這一比例高達53%。
專家觀點:有機食品在栽種或培育過程中完全沒有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除草劑等非天然藥物,食材安全性較高。現(xiàn)在的有機食品大多是蔬菜和水果。英國牛津大學一項長達9年的研究表明,長期攝取有機食品的女性,患癌風險與從不吃有機食品的女性沒有差異。想要吃得健康,需要做到飲食多樣化,多吃當?shù)貞臼澄?,每天吃一點堅果。
結語:小編為大家總結的癌癥誤區(qū)大家都看過了,那么你自己存在這樣的誤區(qū)嗎?其實,癌癥的預防很重要,因為一旦患上癌癥就很難治愈,建議大家在生活中要健康生活,謹防癌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