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服裝,熱量就主要從頭、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據測試,處于靜止狀態下不戴帽的人,從其頭部散失的熱量是很多的。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的總散熱量的30%,4℃時占60%,零下15℃時占75由此可見,頭部的保暖與人體的熱平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正如俗話所說:“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
冬季戴帽應特別注重帽子能護住耳朵,兒童更應注意隨時戴帽子。
45%~60%RH是健康濕度
冬季室內的濕度也要適宜,45%RH~60%RH被稱為“健康濕度”。
室內濕度過高,人體散熱就比較困難。當室內溫度過高時,就會令人憋悶難耐;室內溫度低時,濕度高于’80%RH,會使人體散熱過快,增加寒冷感。
室內濕度過低,空氣干燥,人的呼吸道干澀難受,會造成口干舌燥、咽喉疼痛。一般北方地區冬季降水量少,風大,氣候干燥,室內濕度也較低。特別是冬天燒爐子、暖氣取暖,室內空氣更是干燥,常常需在爐子上放置水壺,讓壺內的水蒸騰,向室內排放蒸氣,或向地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為了更好地控制空氣濕度,可選用加濕器。
八個部位需要保暖
寒冷的冬季,很多人又開始了“凍手凍腳”的日子。而除了手和腳外,身體的其它幾個部位也是很容易受到冷空氣的侵襲。
專家提醒,冬季人體新陳代謝相對緩慢,抗寒能力下降,容易受涼發病,尤其血液循環較差,對冷的敏感指數更高,所以更容易受寒氣入侵。要想平安過冬,必須保暖好身體的這些重點部位。下面小編告訴你,身體的這8個部位怕冷,為它們做好保暖工作,就能讓你溫暖過一冬。
頭暖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人體經脈多匯聚于頭部。頭部得不到保護,就像熱水瓶沒有蓋子一樣,體內陽氣容易散掉。因此冬天出門,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鼻暖
“鼻為肺之竅”,預防呼吸系統疾病,就要守好這道“門”。每天早晨和睡前,可用雙手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著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15~20次,促進氣血流通,增強鼻的耐寒能力。風大時出門戴上口罩。
耳暖
耳朵體積雖小,但接觸空氣的面積大,熱量容易散發,且“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通過于耳,因此冬季外出一定要給它們“穿上”保暖外衣。
你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