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具有較強的耐受性,在通常整日緊張的腦力活動以后,雖產生疲勞,但通過適當的休息或睡眠即可恢復。凡是能引起持續的緊張心情和長期的內心沖突的一些因素,如親人亡故,學習負擔過重,工作不順心,人際關系不協調,家庭不和或長期思想矛盾等,使神經活動過程強烈而持久地處于緊張狀態,超過了神經系統所能承受的限度,即可發生神經衰弱。
而腦力勞動過于緊張繁重并伴有情緒性的持續緊張,或者工作按排不當,忙亂而無秩序,缺乏勞逸結合,經常改變生活與睡眠規律,從而引起大腦機能的過度緊張,也能導致神經衰弱。從性格上講,那些偏于膽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賴性強、缺乏自信,或過于主觀任性,急躁好強,自制力差的人易患神經衰弱。
對神經衰弱的治療,主要原則是消除引起緊張的原因,調整緊張引起的大腦機能失調。在這方面,氣功有其獨特之處。
首先,氣功要求練功人在練功時要做到松靜自然。松是指精神和形體共同的放松。靜是指精神的寧靜,是精神在主動放松的基礎上,意識進入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特殊狀態。這種狀態使大腦皮層功能主動性地休息調整,有益于緩解和消除大腦的持續緊張狀態,起到治療神經衰弱的作用。
其次,練氣功達到入靜狀態時,機體不僅在客觀上發生各種有益的調整變化,而且在主觀上也可感受到心情極其舒暢、心胸非常開闊。從而處在一種良好的情緒狀態中。這對消除神經衰弱常伴有的負性情緒,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通過長期氣功鍛煉,修心養性,陶冶情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氣質性格,也是氣功能預防和治療神經衰弱的重要因素。
在通過氣功治療神經衰弱的同時,應認清病因并認識到本病是可以治愈的。樹立信心,消除緊張和疑慮,保持心情愉快舒暢,用心理衛生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發揮主觀能動性,了解氣功對神經衰弱的作用和療效,持之以恒,堅持練功,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致病的環境因素,為練好氣功創造條件。
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主要是指發生在胃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這些潰瘍的形成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稱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很常見,本世紀以來這種病的發生率顯著上升。目前已有充分的證據說明消化潰瘍和緊張刺激的關系十分密切。有關研究發現,當與病人進行緊張的談話,或讓他參加臨床檢驗而引起焦慮、痛苦、憤怒、羞辱和罪惡感時,出現胃液分泌量和酸性增加,使胃運動也發生變化。
現代醫學認為持續強烈的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等可使迷走神經興奮,刺激胃腺和胃泌素的分泌,使胃酸分泌過高而發生潰瘍。同時也可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這樣可促進胃蛋白酶分泌,并可降低胃粘液的屏障作用而形成潰瘍。
氣功治療消化性潰瘍從四十年代就開始了,以后迅速推廣到全國。經氣功治療后,食欲增加,噯氣、泛酸、惡心、嘔吐及腹脹腹痛等癥狀大大緩解,唾液淀粉酶和膽汁流量明顯增加,血色素及紅細胞數上升,改善了貧血狀況。胃電圖檢查波形由紊亂變為規則。纖維胃鏡檢查也見好轉。X線檢查表明,不僅大部分患者潰瘍部位的龕影可以消失,而且對潰瘍愈合后的疤痕和變形,有的還可以吸收、軟化,使之明顯改變,從而保證功能完全恢復和預防復發。這點是其它療法難以比擬的。
消化性潰瘍患者在練氣功時要盡量保持“松靜” 狀態,心平氣和,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并爭取把這種松靜的心態帶進生活中。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平心靜氣,不急不躁地去處理,學會經常、及時地放松和平靜,從而減少發病的誘因,其發病機率自然會大大降低。
同時,練氣功人通過放松入靜,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調動人體的生理潛力,使機體的功能得到良好的調整,進一步使形態實質發生改變,恢復正常。由于氣功還具有雙向調節作用,還可使胃運動過快或過慢者都調整到正常水平。有的病人年齡大、病程長、病情重或有合并癥,可能收效較慢,但如能堅持認真練氣功,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