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瘦水水域里,由于其水體里的天然餌料貧瘠,里面的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及小魚、小蝦較少,魚類常處于饑餓或半饑餓的狀態,魚類的食欲很強,這樣,我們相對于肥水用餌就要輕松多了,餌料的種類可以多樣化,一年四季都可以用葷腥餌料,相比較而言,在瘦水里用腥香餌料的效果及幾率要多些。
用餌隨魚種而變
我們常釣的魚類根據習性大致可分為素食性、雜食性和葷食性三種,它們的覓食習性基本上是受遺傳基因所決定。素食類的代表如:鰱魚、鳙魚,雜食類的代表如:鯽魚、鯉魚,草魚,葷食類的代表如:黑魚、桂魚。鰱魚、鳙魚喜歡吃浮游生物(藻類)及人工霧化餌、鯽魚、鯉魚、草魚兼容素食性與葷食性,既吃澡類、嫩草葉,也吃蚯蚓、紅蟲等葷腥餌料,而黑魚和桂魚等則只喜食動物性葷腥餌料,如小魚、小蝦、蚯蚓等。我們在用餌之前就要了解各種魚類的覓食習性,有針對性的去選擇使用餌料。舉例說,你想釣鰱魚、鳙魚就要用霧化好的藻類或霧化好的餌料、或有酸、臭味的面餌,而不能用小魚小蝦。同理,你要釣桂魚、黑魚、鯰魚等就不要使用面團、米飯等素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釣什么魚用什么餌”。
用餌隨“規格”而變
魚類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其對餌料的營養成分需求是不同的。我們垂釣常遇到的現象是:小魚嗜葷腥大魚喜素香。在常溫狀態下,一般100克以內個體的小鯽魚多喜歡覓食含蚯蚓粉、蠶蛹粉或魚骨粉類葷腥餌料,而超過150-200克以上鯽魚則多喜食含玉米、大米、花生等經膨化或炒制的植物餌料。就營養成分看,腥葷餌料含動物蛋白質較多,而素香類餌料主要成分為植物蛋白。了解這些,對于我們在垂釣不同個體的魚類時,在購買或自己配制餌料的類別上有著指導作用,從而可以節省餌料成本和垂釣時間.
用餌隨“偏口”而變
現在,隨著商業化理念的普及,很多的地方出現了專為我們釣魚愛好者開辟的垂釣中心、商業化運作的水庫、塘口,在這樣的環境里塘主經常投放飼料喂魚,魚類老是吃一種餌料慢慢地會形成一種偏口習慣,對于外來的其它餌料的氣味、狀態短期內不愿接受,給我們的用餌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用餌時候就應該迎合它們的喜好,用塘主喂養的餌料來釣,或在自己的餌料里摻入一定量的原塘餌料,這樣將會大大提高上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