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胃十二指腸疾病、急慢性腹瀉病、過敏性胃腸病、幽門螺桿菌感染、腸內營養、對再發性腹痛、再發性嘔吐、營養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診治。
向 Ta 提問
1997年畢業于廣州醫科大學。1997年起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擔任兒科臨床工作。從事小兒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營養不良、食物過敏、小兒上消化道狹窄內鏡治療有豐富經驗。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兒科協作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第十七屆委員會臨床營養學組委員。
展開-
排宿便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排出宿便的方法主要包括適當按摩、調整飲食以及使用藥物等。 一、適當的按摩:如果是腸道蠕動能力顯著下降導致宿便堆積,那么適當按摩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按摩時,按照順時針方向進行,這樣能有力地促進腸道蠕動,有助于宿便的排出。通過按摩可以刺激腸道肌肉的收縮和放松,推動糞便在腸道內的移動。 二、調整飲食:這與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緊密相關。當經常食用油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時,容易使食物在腸道內積聚形成宿便。此時及時調整飲食習慣非常重要,應盡量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素的食物。這類食物能夠增大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蠕動,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它們可以有效地促進宿便的排出。 三、使用藥物:在必要情況下,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麻仁丸、蘆薈膠囊等藥物。這些藥物能夠增強腸道的蠕動功能,減少食物在腸道內的堆積時間,進而幫助宿便順利排出體外。 總之,排出宿便需要綜合采取多種方法,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來促進腸道健康,減少宿便問題。
2025-05-09 11:56:11 -
反流性食管炎胸痛在哪個部位
反流性食管炎胸痛主要位于胸骨后或劍突下,也可累及心前區,多在餐后1小時左右發生,臥位、彎腰或腹壓增高時可加重,與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有關。 反流性食管炎胸痛主要位于胸骨后或劍突下,也可累及心前區,多在餐后1小時左右發生,臥位、彎腰或腹壓增高時可加重。 這是因為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炎癥和損傷。胃酸和其他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導致胸痛等癥狀。胸骨后或劍突下是食管與胃的連接部位,也是反流物最容易刺激的部位,因此疼痛通常在此處發生。此外,疼痛還可能放射至心前區、頸部、肩部等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胸痛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常見癥狀之一,但并非唯一癥狀。其他癥狀還包括燒心、反流、上腹痛、上腹燒灼感等。對于疑似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胃鏡、食管pH監測等,以明確診斷。同時,患者應注意飲食習慣,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酸性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飲酒、吸煙等,以減輕癥狀。
2025-05-09 11:52:57 -
孕婦腹瀉吃什么止瀉
孕婦拉肚子即孕期腹瀉,可依據不同腹瀉原因通過食用某些食物或服用相應藥物來治療。 一、感染性腹瀉:此類腹瀉多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引起。可使用如下藥物: 1.抗腹瀉藥,如蒙脫石散,其能有效止瀉。 2.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像堿式碳酸鈔片、地芬諾脂、消旋卡多曲、小檗堿等,有助于恢復腸道正常功能。 二、非感染性腹瀉: 1.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癥性腸病、營養不良等可致非感染性腹瀉。若是因著涼、食用寒涼性食物引起腹瀉,可選擇食用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例如稀飯、粥類、面條等;若是營養不良導致,可食用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類食物,比如肉湯、牛奶、豆漿等。 2.若存在水電解質紊亂,可通過補液來補充電解質和水分。 若腹瀉嚴重,或伴有顯著的腹痛、發熱等全身癥狀,應立刻就醫,遵醫囑進行大便常規、血常規等必要檢查,并積極治療。 總之,對于孕婦腹瀉要分清類型,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應對方法,嚴重時務必及時就醫處理。
2025-05-09 11:51:19 -
總感覺有便意,但又拉不出來
便秘可通過飲食調整、增加運動量、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等方法改善,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1.飲食調整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如蔬菜、水果、全麥面包等,同時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于軟化糞便,促進腸道蠕動。 2.增加運動量 適量的運動可以刺激腸道蠕動,有助于預防和緩解便秘。 3.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 盡量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上廁所,即使沒有便意,也可以在馬桶上坐一會兒,培養排便反射。 4.謹慎使用瀉藥 瀉藥可能會導致依賴,并且長期使用可能會對腸道造成損害。如果需要使用瀉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5.就醫治療 如果便秘癥狀持續較長時間或伴有其他癥狀,如腹痛、腹脹、嘔吐等,應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藥物、疾病或心理因素也可能導致類似的癥狀。因此,如果你的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建議咨詢醫生以確定具體原因并獲得適當的治療建議。
2025-05-09 11:49:30 -
有脾胃不好
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的食物有山藥、南瓜、紅薯等,但食物不能替代藥物,脾胃不好嚴重時應及時就醫。 1.山藥 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癥。 2.南瓜 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等,起到排毒作用。同時,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 3.紅薯 紅薯性平,味甘,補脾益氣。《綱目拾遺》中記載其“補中,暖胃,肥五臟。”天寒食用,正氣養胃,化食去積,兼可清腸減肥。很多人認為吃完紅薯放屁多,其實是胃腸蠕動所致。不過,紅薯內淀粉含量很高,吃完后會轉為葡萄糖,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不能替代藥物,如果脾胃不好的癥狀較為嚴重,建議及時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5-05-09 11: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