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黃疸怎么處理問
嬰兒黃疸怎么處理?
-
嬰兒黃疸可能是生理性黃疸,或是由于新生兒敗血癥、新生兒溶血、新生兒肝炎綜合征、紅細胞增多癥、先天性膽道閉鎖等導致的病理性黃疸,需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具體如下:
1.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由于新生兒的膽紅素產量大于排泄量,從而導致膽紅素濃度增高,出現皮膚黃染表現,這種黃疸一般在生后2-3天出現,可自行消退,足月兒持續通常不超過2周,早產兒通常不超過4周。無需治療,按時喂養,讓孩子多吃多排即可。
2.新生兒敗血癥
由于致病細菌侵入血循環并繁殖,產生毒素,引起全身性癥狀,可出現全身炎癥反應,影響膽紅素循環,需給予吸氧、機械通氣等呼吸支持,及時糾正酸堿中毒等電解質紊亂,使用注射用氨芐西林鈉、注射用青霉素鈉、注射用頭孢他啶等抗菌藥物,重癥患兒必要時可進行換血療法。
3.新生兒溶血
新生兒溶血是由于母親和嬰兒的血型不合導致,可使用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避免膽紅素腦病的發生,使用苯巴比妥片、尼可剎米注射液等藥物增加肝臟結合和分泌膽紅素的能力。
4.新生兒肝炎綜合征
新生兒肝炎綜合征是指新生兒期以肝臟功能異常為特征的一種癥候群。肝炎患兒可使用注射用阿昔洛韋、注射用頭孢他啶、注射用氨芐西林鈉等藥物進行治療。選用保肝利膽藥物達到退黃目的,如使用門冬氨酸鉀鎂注射液、右旋糖酐鐵注射液、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注射液等藥物。也可短期應用激素,如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等。
5.紅細胞增多癥
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指出生數日內新生兒紅細胞過多,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異常增加。紅細胞在破壞過程中產生的膽紅素增高,造成患兒黃疸,需進行藍光治療,若患兒存在脫水現象,需及時補充水分,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針對靜脈血的血細胞比容大于0.75的患兒,建議采用換血療法。
6.先天性膽道閉鎖
由于膽管閉塞,膽汁無法排出,膽汁長時間淤積引起肝臟功能損害。患兒需注意補充維生素,應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注射用頭孢曲松、注射用頭孢呋辛鈉等預防感染,口服熊去氧膽酸片、熊去氧膽酸軟膠囊幫助肝臟排出膽汁,小劑量使用激素如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等,手術宜選用肝門空腸吻合術,部分嚴重者需肝移植。
本文由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創作,著作權屬于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
高血糖能吃紅薯嗎
高血糖患者在飲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飲食,...
- 傳說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嗎
- 5類人不宜常吃雞蛋 尤其是這種人
- 肚臍的泥摳不得 摳著摳著就有大問
- 一份簡單早餐背后的殺機
- 胃不好應該多吃面條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