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患者取仰臥位,穴取“面癱十二針:“二白(陽白、四白),二竹(攢竹、絲竹空),二風(風池、翳風),地倉、頰車,均用患側,合谷,足三里,均用雙側,一共十二針。
局部常規消毒后,選用薄氏腹針0.22×30毫米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行平補平瀉手法,每日針一次,先針6次,再隔日針一次,針六次,共12次為一療程。
面癱即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以口角、眼向一側歪斜為主癥的病證,中醫又稱口眼歪斜。
主要病因是由風寒之邪,侵襲面部的手足陽明、太陽、少陽之經絡,以致經氣阻滯,經筋失養、氣血不和筋肉縱緩不收而致。
“面癱十二針”系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針灸科高立山醫師近40年的臨床總結。
因頭面部的經脈循行走向較復雜,手足三陽經及任督二脈,八條經脈都循行過頭面部,故臨床所見雖然是面癱一癥,但其病變部分涉及到八條經絡。
這就要求在臨床治療中全面兼顧,不可顧此失彼。“面癱十二針”的辨證選穴。
就是根據這一指導思想確定的,十二穴的四白、地倉、頰車、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翳風、絲竹空屬手少陽三焦經。
陽白、風池屬足少陽膽經,攢竹屬足太陽膀胱經,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可見十二針把面部經絡(除手太陽小腸經外)幾乎全部兼顧,但重點又放在陽明和少陽二條經上。
這種主次分明,各經兼顧的辯證用穴思想,有效地指導了臨床治療,尤其是足三里穴在十二針中有重要的治療作用。
其一,因足陽明胃經在面部循行較廣,受邪時也較多,又“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于合”,足三里正合此意。
其二,針足三里可以鼓舞胃氣以祛邪外出。
其三,《慎齋醫書》中說“諸病不愈,尋到脾胃而愈者頗多”。針足三里治頑固面癱也合其理。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十二經絡養生的相關知識介紹,大家應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保持規律的作息,堅持按摩穴位,這樣就能有很好的養生效果了,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