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臉部、頸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禁忌四: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同時要注意穴位的準確性,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入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禁忌七: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所以要保暖,以免治了舊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禁忌九:對于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時,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時,或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嘗試艾灸后的各種反應
由于每人的個體差異有所不同,有的艾灸后感覺很好,基本沒有什么反應和副作用,而有的則反應明顯,且不斷有各種反應出現。
1、艾灸后常常會有疾病加重的反應,這是正邪交戰的正常現象,那么病邪在體內寄居很久,他也不會輕而易舉的乖乖就范。
所以這時候就免不了有反應,你用艾灸的方式激發正氣想把邪氣趕出,那么邪氣就先頑強抵抗。這時的正氣不足,而邪氣旺盛的時候,當然你會有各種不適反應出來。當你逐漸艾灸,體內慢慢累計了很多正氣的時候,這時的病邪就會逐漸地趕出體外了。
2、會有失眠的癥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后,這時如果睡眠很少,但不會出現疲乏無力的現象,反而因為艾灸,而顯得精力充沛。此時,不要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而煩惱,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藥來湊夠睡眠的時間,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還會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3、會出現走竄現象,有時候我們艾灸中脘,會有肝區不適,或會有胃脘部不適,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隱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會主動幫助你去調整,這就是艾灸的通竄功能。
所以說,我們的身體有一個自我調整的功能,只要你調動的好,這些都會起來工作。假如你艾灸關元穴,也許會反應出你婦科方面的隱患或前列腺方面的問題或生殖系統的一些疾患。
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規律的,元氣逐漸充足了,“陰陽”就必定按照其規律運行,該升的就自然會升,該降的就自然會降,根本就不必用人為的方法去調動升降。
4、很多人艾灸后會出現口干舌燥,這也是艾灸的一種反應,這種現象表明陰陽正在調整,陽不勝陰,這時要多喝白開水。
此時患者會覺得喉嚨異常干痛,這是病邪(寒邪)逐漸外發時的必然癥狀(病邪被驅趕到哪里,哪里就會出現西醫所謂的炎癥,此時許多中醫專家都會任認為灸過火了,會立即停止治療,使得功虧一簣)。
5、艾灸后身體出現類似過敏的現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現很多紅疹的現象,此時多以為是過敏了,其實,這些表現出來的癥狀,都是真陽元氣驅趕寒邪外出的表現。也是病邪在體表的反應。如果此時停灸,病邪還會入里,侵蝕臟腑。
6、有很多人會出現類似抑郁癥的現象,這時可以找人傾訴,可以到狂野處大哭或大喊,一定要發泄出來,不要郁悶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結語:中醫艾灸的作用有很多,是人們保健養生的重要途徑之一,其方法簡單易學,在家就可以輕松施灸,但是上文講解到的艾灸后的反應以及艾灸禁忌是一定要知道的,這樣才可以避免在艾灸過程中身體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