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感冒有咳嗽、咳痰的時候,中醫會囑咐你不要吃 “帶腥” 的東西。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此時氣管-支氣管黏膜充血,管腔相對狹小,痰液分泌增多,海鮮水產等 “帶腥” 之物易使氣管內痰液增多,所以就會加重咳嗽、咳痰。
小孩子患有氣管炎就不能吃海鮮和河蝦之類的發物。不然這些有細菌的食物進入到人體,也是會加重病情的。
在治療瘡瘍、腫毒、斑疹、潰瘍等疾病時,忌口 “發物” 尤其重要。 “發物” 的范圍很廣,習慣認為如雄雞、鯉魚、豬頭、海鮮、牛肉、羊肉、鵝等肉類以及蔥、椒、姜、蒜、韭、筍、芥菜、香菜、黃酒、白酒、米酒等佐物類都視作“發物” 。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殺害其手下第一功臣徐達,就趁他患 “背癰”( 背部急性化膿性蜂窩織炎)時送去一只肥鵝,徐達難違圣旨,只好將鵝全部吃下,不久就不治身亡了。
吃鵝肉會使人很上火,有相關疾病的人吃鵝肉就會導致死亡,這個說話至今沒有被證實,所以說不一定正確。
食物與食物之間也有可能發生不良相互作用,如茶葉中的鞣質可干擾食物中鐵的吸收,菠菜中的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鈣的吸收,這些均有明確科學依據。
有稱 “菠菜不宜與鱔同食,發霍亂”,究其原因,可能系鱔魚味甘大溫,而菠菜性甘冷而滑,這兩種食物的性味功能皆相反,且鱔魚脂肥,菠菜冷滑,脾胃虛寒者同時食用可致霍亂病樣的劇烈吐瀉。
也有稱蘿卜不得與參類同用,因蘿卜辛辣主要是含有芥子油,芥子油的揮發作用能減弱人參的補益效果,所以服用人參的時候忌吃蘿卜。這些說法都很盛行,姑且存疑待論。
雞蛋+糖精同食可中毒死亡; 豆腐+蜂蜜同食致耳聾; 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 牛肉+紅糖同食可脹死; 狗肉+黃鱔同食則死;鯉魚+甘草同食則死; 狗肉+綠豆同食則脹破肚等等就毫無道理了,倘若真如此,中國也不知有多少冤死鬼了。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的身體素質稟賦不同,而疾病種類更加復雜,忌口也要講清科學道理,若盲目忌口,不敢吃這不敢吃那,往往會連人體必需的營養都得不到滿足,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所以“ 食物相克” 不能一概否定要辨證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