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是疝氣中的一種比較常見的類型,具體什么是食管裂孔疝呢?它是胃賁門部及食管腹段或腹腔內臟經此裂孔及其旁突入胸腔。那么它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別擔心,下面小編就通過下面的文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食管裂孔疝的治療方法。
食管裂孔疝的治療
治療食管裂孔疝的目的在于防止胃食管的反流現象,從而促進食管排空并且達到減少以及緩和胃酸的分泌功能。
須根據食管裂孔大小、病理分型、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和胃扭轉、臨床癥狀輕重緩急、是否有癥狀等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治療方法。無癥狀者一般不需要治療,有癥狀者大多數經內科治療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僅少數患者要外科治療。
1.非手術治療
嬰兒食管裂孔滑動疝、癥狀輕微的小型食管裂孔滑動疝在發育過程中可以自行消失或好轉,可首選保守治療。
(1)飲食調節
一些嬰幼兒患者們可以選擇食用較為粘稠的食物,并且在餐后要適當的拍打背部,以致胃中的氣體能夠得到排出。多食用一些低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從而增加下食管括約肌的緊張性并且有效的減少胃食管的反流現象。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并且應該禁酒,禁煙以及咖啡。少食多餐,這樣可以充分的利用唾液對胃酸的中合作用。還有進食盡量要緩慢一些,避免吃的過飽,特別注意千萬不要睡前吃的太飽。
(2)借助于重力作用,預防反流
多采用半坐位、坐位或豎立位;餐后不宜立即躺下,養成餐后散步的習慣;睡眠時床頭墊高15~20cm以上。
(3)避免增加腹壓的因素
如彎腰、褲帶過緊、便秘、嘔吐、咳嗽,肥胖者應減輕體重。
(4)胃動力藥物的應用
如西沙必利(cisapride)、多潘立酮(嗎丁啉)及甲氧氯普胺等,可通過增加括約肌的緊張性和促進胃及食管的蠕動,減少反流并促進食管炎的愈合。
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注意禁止食用抗膽堿能的藥物,因為這些藥物會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從而導致延緩胃排空,加快促進胃食管的反流現象。
(5)治療食管炎
輕、中度食管炎用H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西咪替丁及雷尼替丁等)治療8~12周,療效良好,并且奧美拉唑(洛賽克)較西咪替丁及雷尼替丁的效果好,可使80%~85%病人的食管炎愈合或癥狀完全緩解,但需繼續服藥,否則會復發。但對嚴重的食管炎無效。可適當應用抗酸劑或中和胃酸的藥物。
(6)監測
在非手術治療期間應定期行鋇餐透視檢查、食管鏡檢查及動態檢測24hpH值。如經非手術治療,24h監測pH值4、食管炎癥較重、食管下端(高壓帶)壓力顯著低于胃壓、嘔吐癥狀明顯者,應考慮手術。
2.手術治療
手術的目的是使食管下段及胃食管結合部恢復到其腹腔內的正常位置,并加強下食管括約肌。手術主要解決的問題有:將食管腹腔段恢復到正常位置;固定食管、賁門;將變鈍的His角變銳;修復、縮小擴大的食管裂孔;防止反流。
(1)手術適應證
①有嚴重胃食管反流、嘔吐頻繁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并影響生長發育、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的先天性食管裂孔滑動疝。
②并發嚴重食管炎、潰瘍、出血,或出現嚴重貧血經內科治療無效者。
③嚴重食管狹窄而行擴張術無效者。
④反復出現呼吸道并發癥,如反復發生喉炎、咽炎和吸入性肺炎者。
⑤膈疝內胃潰瘍、胃出血、胃穿孔者。
⑥食管旁疝、混合性食管裂孔疝或疝囊巨大、反復嵌頓而產生心肺壓迫癥狀者。
⑦反流性食管炎惡變、不能排除惡變或有柱狀上皮覆蓋者。
⑧食管旁疝發生嵌頓,經即刻插入胃管減壓不成功或癥狀不改善者,應急癥剖腹探查。
(2)傳統的抗反流手術方法
傳統的抗反流手術主要通過開腹或開胸術來進行。開腹手術多用于腹腔廣泛粘連、腹腔鏡手術有禁忌的病人。常用防反流的術式有Nissen胃底折疊術、Belsey手術、Hill胃后固定術等。Nissen手術可經腹或經胸實施,主要通過用胃底包繞食管下端一周抗反流,據報道其有效率達96%,目前認為是較好手術方式。Hill手術是經腹行胃后固定,并縮窄食管胃接合部,應用正確有效率達90%以上。Belsey胃底折疊術是經開胸進行的,長期隨訪復發率達15%,一些學者認為其療效較Nissen胃底折疊術差,目前應用較少。
此外,多年來采用的以硅制假體(Angelchik假體) 圍住腹段食管,以輕微縮窄下段食管、增加括約肌壓力、預防疝復發的方法,已棄之不用。因可發生假體移位、食管受壓及潰瘍形成。
①經胸入路手術
視野顯露好,但創傷較大,且對心肺影響較大。適應于食管裂孔開大顯著、估計粘連較重、胃扭轉以及疝入右側胸腔者,食管過短者更須采用此入路。
方法
經左胸第7或第8肋間后外側切口。進胸后先切斷肺下韌帶,充分顯露縱隔胸膜;然后剪開縱隔胸膜并游離食管下段,打開疝囊、去除多余囊壁組織;充分顯露兩側膈肌腳并在食管后縫合固定2~3針,再行胃底折疊縫合防反流;后縫合膈肌與食管邊緣重建食管裂孔,新裂孔以能容納成人示指尖為度。
②經腹入路手術
本術式侵襲小、恢復快,可同時檢查腹腔內臟器,處理消化道畸形,且幽門成形和胃底折疊術操作方便。適應于低齡的食管裂孔疝者。
方法
多用左上腹旁正中切口或左上腹部橫切口。入腹后先切斷左肝三角韌帶,充分顯露食管裂孔;然后切斷松弛的膈食管韌帶,打開疝囊,游離食管,并將疝入胸腔的賁門胃底恢復到正常位置,切除多余疝囊;縫合左右膈肌角以修復食管裂孔,后依據具體情況行胃底折疊及幽門成形術。
(3)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術和胃底折疊術
腹腔鏡手術治療本病的報道愈來愈多,因其手術損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受到臨床的歡迎。在美歐等國家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和胃底折疊抗反流術是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以外較常做的腹腔鏡手術,但有上腹手術史者應作為相對禁忌證。
①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術
A.腹腔鏡手術禁忌證
不能耐受全麻或不能耐受手術者,包括嚴重心、肺功能障礙和近期發生心肌梗死或難以糾正的凝血功能障礙者;有上腹手術史者(相對禁忌證)。
B.術前準備
a.確定合并胃食管反流及其并發癥的情況,如食管和胃鋇餐造影、胃鏡檢查、食管測壓和24h食管pH監測。
b.首先要對心、肺功能進行正確的評估,如進行心電圖檢查,拍攝胸部平片,檢查心、肺功能。
c.治療伴隨其他疾病,如治療肺部感染,糾正心、肺腎功能不全和貧血等,待心、肺功能有所改善后再行手術治療。
d.多數食管裂孔疝患者營養較差,體質衰弱,手術前應加強營養支持。
e.由于食管裂孔疝手術中有可能造成食管或胃穿孔,因此術前應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f.術前晚餐進流質飲食、灌腸。
g.術前插胃管和導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