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看似微小,一旦形成,日日重復,便能和健康掛上鉤。近日,美國“MSN健康網”撰文指出,愛咬指甲、不按時吃早飯、總看電視等壞習慣不僅對身體不好,長期如此,甚至可能讓人折壽10年。
零食不離口
有些人喜歡嗑瓜子、吃餅干,從不讓嘴閑著。廣東愛家心理咨詢研究所理事長馬健文指出,吃零食能讓人心情愉悅,在某種程度上有減壓作用,可以消除緊張、焦慮等情緒。但美國營養專家薇洛·亞若什表示,不餓的時候吃零食,正餐就會吃得少,導致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獲取不足。而且,零食大都是高鹽、高糖、高脂肪食物,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馬健文建議,想吃零食時,先問問自己到底餓不餓,如果不餓,就堅決管住手,把零食鎖起來或分給朋友。
飯吃得太快
社會節奏快,導致人們吃飯不得不“加速”。美國注冊營養師喬安·赫斯林表示,吃得太快,大腦來不及發信號分泌消化液,胃腸道也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來加速蠕動,很可能導致消化不良,甚至出現燒心、腹脹等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壞習慣還可能導致暴飲暴食以及體重增加。盡管中國人講究“食不言”,但赫斯林建議,找幾個朋友一起邊吃邊聊,能有效放慢進餐速度。如果只能一個人用餐,就要注意節奏,每吃一口放下筷子后再咀嚼。
總忽視早餐
早餐是一天中重要的一頓飯,但沒時間、沒胃口、控制體重等原因總能成為人們不吃早餐的借口。不吃早餐可能造成胃炎、肥胖、膽結石等健康問題。德國埃朗根大學研究表明,不注重早餐的人平均壽命會縮短2.5歲。瑞典于默奧大學研究發現,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長大后更易患代謝綜合征,并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和腦卒中等的風險。
因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提醒,按時吃早餐很重要,一頓高質量的早餐,營養搭配應做到“四有兩不要”,即有淀粉類主食;有富含蛋白質的奶類、蛋類、豆類;有蔬果;有一勺堅果;不要油炸食品;不要燒烤或熏制品。
愛咬手指甲
研究發現,即使每天用抗菌洗手液洗好幾次手,也難以避免細菌侵入。如果習慣咬指甲,就等于為細菌敞開了大門。另外,咬指甲時可能咬破皮膚,導致甲床炎等炎癥。長期如此還會帶來牙齒或牙齦問題。
電視停不了
調查發現,美國成年人平均每周要看電視20小時以上。美國密蘇里大學馬克·漢密爾頓教授表示,每天連續坐數小時,回家后又繼續坐在電視機前面,會導致腰椎病、心臟病、2型糖尿病等發病風險大大增加。赫斯林稱,晚飯后窩在沙發里,熱量得不到燃燒,很容易發胖,并且降低耐力和大腦活躍度。澳大利亞研究顯示,即使經常參加鍛煉,也無法彌補長時間靜坐對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每天坐著超過3小時,可能會讓壽命縮短2年。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周迎春建議,每看1小時電視,起身活動一下,比如做做家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