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它的癥狀有很多,但是麻風病是否會引起脫發呢?下面就跟小編來告訴大家答案吧,讓我們一起去下面的文章中了解麻風病是否會引起脫發和麻風病的類型有哪些吧!
麻風病會引起脫發嗎
麻風病是一種通過麻風桿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傳染型疾病,所以它的傳染源多以沒有經過治療的菌型麻者為主。
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染,但間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也存在。如受感染者免疫力低下,便可發病。
麻風病的癥狀變化多端,除了主要侵犯周圍神經、皮膚、上呼吸道粘膜外,在免疫力低下的瘤型麻風病人中,麻風桿菌還可隨血流或淋巴系統播散到全身各個器官,如五官、淋巴結、肝、睥、腎、睪丸、肌肉及骨骼等,使之相繼發生病變,因此,其癥狀幾乎可涉及臨床各科,但主要癥狀仍表現在皮膚和外周神經方面。
麻風病大致上可以分為瘤型、結核樣型及中間的過度型三種類型。而且在所麻風病患者中瘤型麻風患者帶菌比較多,并且具有傳染性,如果按照病期的長短、癥狀的輕重以及范圍的大小來劃分的話,麻風病則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早期瘤型麻風,癥狀較輕,眉毛、頭發等未受累。
中期以浸潤性損害、彌漫性損害為主,也可見結節損害,病變深及真皮組織,皮損范圍廣泛,受損的眉、發明顯脫落,甚至眉毛、睫毛和鼻毛全部脫光。
晚期損害則更廣泛,往往遍及全身,毛發脫落更加明顯,甚至陰毛、腋毛均可脫落。
頭發脫落是麻風的特征之一,脫發程度與病期成正比。
眉毛的脫落是特別引人注目的,瘤型麻風患者的脫眉癥狀通常是由外側的三分之一開始,逐漸開始稀少。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則會逐漸的向內側蔓延,終導致全部脫落的現象發生。
亦有患者從眉中部或內側開始稀疏、脫落,繼之前者向兩端,后者向外側慢慢擴展;結核樣型麻風患者如頭面部有皮膚損害,也可見皮膚局部毛發稀薄或脫落,即使眉部未發生過皮疹.也可有患側的眉毛稀少,眉毛的脫落常伴有睫毛的稀疏、脫落。瘤型麻風患者的眉毛、睫毛常呈對稱性稀少、脫落。
頭發的脫落,可見于中、晚期的瘤型麻風患者,一般是從額部和枕部發際開始,呈小片不規則形脫落,繼之向前額和頂部發展,但即使嚴重的脫發,沿淺表血管走向的頭發,往往殘留而不脫落,脫發處如無皮損,多無淺感覺障礙。
麻風患者脫發的原因眾多,各型有各型的不同原因,一般認為瘤型麻風主要因為性腺、腎上腺皮質和甲狀腺受累后,由其相應的功能障礙所致。
其次因麻風性病變細胞(肉芽腫)浸潤、壓迫毛乳頭,使局部供血不足、營養不良、毛囊萎縮而引起。其他各類麻風患者,主要由于皮膚損害的細胞浸潤壓迫毛囊、局部營養受阻或由于皮膚神經末梢血管功能障礙,導致其所支配區的毛發營養受阻而發生脫發。
麻風病的類型
麻風病的分類在麻風病防治與科研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對麻風病認識的深入以及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麻風病的分類方法亦在不斷發展。根據麻風病免疫“光譜”學說,1962年有人提出了“五級分類法”。
結核樣型(tubrculoid leprosy , TT)
界線類偏結核樣型(boderline tuberculoid leprosy ,BT)
中間界線類(boderline lerosy , BB)
界線類偏瘤型(boderline leprornatous leprosy , BL)
瘤型(lepromatous leprosy , LL)
未定型(inderminate leprosy , I)
必須指出,在上述免疫“光譜”中,穩定的為TT和LL兩個級型,其它各種類型都具有程度不同的不穩定性。一個BT的病人,特別是未經治療時,可以“降級”,即免疫力減弱而移向BB或BL;反之,一個不典型的瘤型或BL病人,當其免疫力增強時可“升級”而移向BB或BT。
通過這種方式(一般通過麻風反應)在“光譜”上已經移動過的病人,仍然可以重新獲得或再次喪失免疫力而移向“光譜”上原來的位置。在“光譜”上不穩定的是BB,很少有病人能長期地停留在這個點上,可能會轉向BT或BL。未定類麻風系于“光譜”之外單列一項,認為它是早期麻風,其終分型特征還不清楚,可以演變為“光譜”中的任何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