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屬發作階段的病例,根據患者過去有被狂犬或可疑狂犬或貓、狼、狐等動物咬傷史,診斷即可初步成立,如能了解被咬傷情況及該動物的健康狀況,則對診斷本病更有價值。如不能確定咬人的犬或貓是否患狂犬病,應將動物關在籠內飼養,如動物在7~10天內不發病,則一般可排除動物有狂犬病。
患者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如興奮、狂躁、恐水、怕風、咽喉肌痙攣、大量流涎、癱瘓等,即可作出狂犬病的臨床診斷。對癥狀不明顯者特別注意有無三怕(怕水聲、光、風)現象,必要時用扇風、倒水和亮燈試驗,狂躁癥狀不明顯應注意咽肌水腫和毛發豎立現象。如生前免疫學抗原、抗體的檢測陽性,死后腦組織動物接種及神經元胞質中發現內氏小體則可確診。
小兒狂犬病的預防
1、控制和消滅傳染源
加強犬等管理,野犬應盡量捕殺,家犬應登記,注射疫苗。狂犬應立即擊斃,焚毀或深埋,不可剝皮。
一時不能肯定為狂犬者,應隔離觀察10天,取擊斃或隔離期死亡動物的腦組織作病原學檢查。
2、疫苗接種
是預防和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1)狂犬病病毒疫苗
目前主要使用細胞培養疫苗,包括:
①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疫苗
免疫原性強,不良反應很少,注射次數少,但制備困難,價格昂貴。
②原代地鼠腎細胞狂犬病疫苗
效力在2.5U以上,使用安全。
③精制Vero狂犬病疫苗
免疫原性和不良反應與①相似,但價格低。其他有精制雞胚狂犬病疫苗、精制鴨胚狂犬病疫苗和原代牛腎細胞狂犬病疫苗。
(2)接觸前免疫
對象為有職業危險者、接觸狂犬病病毒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及和狂犬病人密切接觸者。推薦第0,28天2劑和第0,7,28或0,28,56天3劑接種方案,每次1.0ml肌注或深皮下注射,或0.1ml皮內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