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小兒疝氣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普通外科手術中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膜鞘狀突”。
可以幫助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即為陰囊水腫。
疝氣一般發生率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于兩側。
二、小兒疝氣對患兒的危害
小兒腹股溝疝氣首先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從而出現下腹部墜脹、腹脹氣、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癥狀。
又由于腹股溝部與泌尿生殖系統相鄰,可因疝氣的擠壓而影響生殖系統的正常發育。
還由于疝囊內的腸管或大網膜易受到擠壓或碰撞引起炎性腫脹,致使疝氣回納困難,導致疝氣嵌頓,引起腹部劇痛以及腸梗阻、腸管壞死等嚴重并發癥,不及時處理還有可能危及生命。
三、小兒疝氣的癥狀
1、小兒疝氣有可能會在出生后數天、數月或數年后發生。
2、通常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干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
3、一旦疝塊發生嵌頓(疝氣包塊無法回納)則會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發燒,厭食或哭鬧、煩躁不安。
4、小兒疝氣發病初期,當幼兒平臥安靜時腫物可消失;隨著腹內壓力的繼續增高,腫物可下降到陰囊里。
這時如果能解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并讓患兒平臥,或輕輕地將腫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腫物則可通過睪丸下降時的那條通道返回到腹腔,腫物消失,這種情況稱為可復性疝氣。
5、如果腫物不能返納腹腔,就會出現腹痛加劇,哭鬧不止,繼而出現嘔吐、腹脹、排便不暢等腸梗阻癥狀,在腹股溝或陰囊內可見橢圓形腫物,質地硬,觸痛明顯;嵌頓時間久者皮膚可見紅腫。
若長時間腸管不能回納則有可能出現腸管缺血壞死等嚴重并發癥。
四、小兒疝氣患病原因
因為男孩的睪丸是在出生前才通過腹股溝管降至陰囊的,隨之下移的腹膜則形成鞘狀突。
若鞘狀突在嬰兒出生后還沒有閉鎖,或閉鎖不全,反而成為較大的腔隙,腹腔內容物就會從這里突向體表,而形成疝氣。
又因為右側睪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狀突閉鎖也較遲,故右側腹股溝疝氣較多。
當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氣,只是發病率相對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