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主食吃的好與壞關系到直接關系到咱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學會合理搭配主食,既可以吃出營養又可以保健身心。那么如何合理搭配才好呢?下面就讓我們聽聽專家是怎么說的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東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合理搭配主食
合理搭配主食,營養瘦身雙豐收
1.每天吃多少主食才算夠
大家知道每天大概要吃多少主食才可以保證我們人體攝取到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呢?
一般的成年女性每天攝入主食250克左右就可以了,男性可以增加到400克。碳水化合物的來源非常豐富,包括大米、面、土豆、番薯、豆類等。在這些碳水化合物中,首先優選健康并且低脂的優質碳水化合物。
2.粗糧與精糧的對抗
古時候,人們食用的主食大多是粗糧。
現在隨著我們社會食品加工工業不斷發達,過去那種谷類面目已經全無了。
大都被“抽筋扒皮”加工成精制面粉,用來制作更易入口的饅頭、面包、蛋糕。即便是我們常說的粗糧,也經過了現代加工或淀粉變性技術,變得更加細膩、好吃。 這些精加工后的食品易于被人體吸收,也就導致人類血糖控制方面的新問題。
為了對抗人體成為易吸收的熱量存儲器,我們在飲食中應該更多地選擇粗纖維成分更高的粗糧,比如豆類、燕麥、糙米等。
3.吃主食的時候,請警惕脂肪
享受過脂肪的美味,就再也無法忍受無油食物的枯燥無味。
不管是購買超市食品、還是在餐館會友,還是說家庭聚餐,我們都不能避免吃不了高脂肪的食物。
實際上,我們時常被脂肪的香味所誘惑。例如我們喜歡乳脂的香甜,喜歡動物肉脂的滑嫩,喜歡把本來無油的蔬菜和沙拉制作得油光閃閃,并加上含有濃濃的動物油的調味汁。
本期嘉賓介紹
教授、主任醫師,醫學保健專家,健康教育專家,衛生事業管理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屆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安徽省科普作家協會副會長,安徽省科技經紀人協會副會長。安徽省九屆政協常委、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安徽省衛生廳原廳長。
戴光強自20世紀60年代從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后,多年從事醫學臨床、教學、科研和健康保健工作,曾獲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
戴光強每年堅持做健康保健講座幾十場,被評為“新安百姓講堂”佳主講人,是深受百姓喜愛的“保健大使”。
戴光強教授著有專著多部,并發表數百篇保健科普文章,其中《中年保健全新指南》一書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人到中年當大修》獲省科普作品一等獎。
大米的營養價值
大米別名水稻、早稻。稻子的成熟種子(谷粒)脫皮后稱為“大米”。在我國,稻子已有6900多年的種植歷史,并形成了獨特的稻米文化。相傳,神農、黃帝時已開始栽培,到殷商時代,稻谷已躍為五谷之首。在周代,稻谷由我國傳入朝鮮、越南,漢代時又傳入日本。印度開始種植稻谷,比我國晚l000多年。公元前5世紀,稻谷經伊朗傳入巴比倫,然后經非洲傳到歐洲。400多年前,稻谷由哥倫布帶入美洲?,F在我國仍是產稻谷多的國家,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但品種各異。目前我國仍能找到野生稻谷的生長處。
營養成分:每100克大米中含有水分13.3克,蛋白質7.4克,脂肪0.8克,粗纖維0.75克,碳水化合物77.2克,灰分0.6克,硫胺素0.11毫克,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1.9毫克,鉀103毫克,鈣13毫克,鐵2.3毫克,鎂34毫克,鈉3.8毫克,錳1.29毫克,鋅1.7毫克,銅0.3毫克,磷110毫克,硒2.23微克。
藥用功效:大米性甘,昧平,有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四脈、解煩止渴、止泄的功效,對小便不暢、尿頻、泄瀉等病癥均有治療作用。
食用方法:大米的主要食用方法是蒸食或熬粥,大米蒸熟后,即米飯,一直被人們視為餐飲第一主食,而煮粥更是稻米常用的吃法,幾千年以來,米粥一直是人們賴以果腹充饑的食物之一。現在粥已經從過去主要充當果腹充饑的角色轉變為集營養、保健、養生、滋補、美味等多種功效為一體的新型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