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以分子遺傳學為理論基礎,以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的現代方法為手段;
將不同來源的基因按預先設計的藍圖,在體外構建雜種DNA分子,然后導入活細胞,以改變生物原有的遺傳特性、獲得新品種、生產新產品。
基因工程技術為基因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
所謂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對基因進行操作的復雜技術,是將外源基因通過體外重組后導入受體細胞內,使這個基因能在受體細胞內復制、轉錄、翻譯表達的操作。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和細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組成了生物工程。
所謂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對基因進行操作的復雜技術。
它是用人為的方法將所需要的某一供體生物的遺傳物質——DNA大分子提取出來,在離體條件下用適當的工具酶進行切割后,把它與作為載體的DNA分子連接起來;
然后與載體一起導入某一更易生長、繁殖的受體細胞中,以讓外源物質在其中“安家落戶”,進行正常的復制和表達,從而獲得新物種的一種嶄新技術。
它克服了遠緣雜交的不親和障礙。
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
19世紀60年代,遺傳學家孟德爾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控制的觀點,但這僅僅是一種邏輯推理的產物。
20世紀初期,遺傳學家摩爾根通過果蠅的遺傳實驗,認識到基因存在于染色體上,并且在染色體上是呈線性排列,從而得出了染色體是基因載體的結論。
20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以后,人們進一步認識了基因的本質,即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