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
1.田螺淘凈入炒鍋用水燒沸撈起,去頭部包殼。
2.炒鍋下油燒至五成熟,下干辣炒呈棕紅色,再下花椒、姜米、蒜米、豆瓣炒至香。
3.下田螺翻炒,下味精、料酒、精鹽、白糖、醬油以大火不停翻炒,待田螺入味起鍋裝盤,撒上熟芝麻、蔥花即可上桌。
清明節習俗 養生宜動不宜靜
謹防心腦血管疾病復發
清明期間早晚溫差較大,忽冷忽熱的天氣對抵抗力差的人群影響大,這些人容易遭受風寒侵襲,引起身體不適或加重原有病情。專家認為,季節交替之際易引起中風、腦出血等神經系統疾病,奔波勞累、忽視保暖、情緒波動往往都有可能會加重病情。且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反彈”時期,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
吃青團、螺絲適可而止
清明吃青團、炒螺螄等是江浙一帶習俗,而這些性質寒涼、不易消化的食物對于消化系統功能不好的人來說簡直是災難,但不少人仍不“把持不住”,因貪嘴而連累腸胃。據了解,清明團子大多用艾草的青汁和糯米粉一起調和,再加入餡料包成的,這類食物多含有淀粉和油脂成分,對于脾胃虛弱以及寒性體質的人來說,過多食用會加重腸胃負擔,極易引起消化不良。
感染性腹瀉也是清明前后易發的疾病。多由于攝入不潔食物和水導致的,再加上一些人的不良衛生飲食習慣,使得病從口入。其臨床表現為腹瀉,可伴有腹痛、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專家建議,3天小長假期間,尤其是打算外出旅游的市民,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貪嘴吃路邊小吃。
清明養生宜動不宜靜
3天小長假有人選擇外出踏青,也有人選擇休息調整。以往清明過后就有不少年輕人前來反映說頭疼,難以進入工作狀態,甚至連睡眠也受到影響。專家提醒,這個季節好能夠外出活動活動。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應該多外出走動放松心情,因為清明時期中老年人或多或少會受思親氣氛影響,出現情緒低落的癥狀,如果再沒有樂觀的心態加以調節,長此以往會傷肝,不利養生。因此,清明養生是宜“動”不宜過“靜”,此時大自然萬物都處于生發狀態,人也應該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多外出活動活動,比如踏青、鍛煉身體等都能幫助保持樂觀心態。
結語:清明節期間由于天氣由涼轉暖,咱們的心情以及飲食也隨之產生變化。想要健康的度過清明就要了解清明的飲食知識,希望小編上文的分享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