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寒天正是冬季為嚴寒的時刻,這時候稍不注意便會受凍,中醫有人體不能受“凍”的四個部位,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人體四個部位不能“凍”,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肚臍
肚臍皮下沒有脂肪,緊鄰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敏感,易被寒邪侵襲。女性長期腹部受寒,易導致宮寒、痛經等病癥,甚至造成不孕。
頭
“白露”后外出時好戴帽子,洗頭用比平時熱的水,額頭上滲汗時不見風。頭為人體“諸陽之會”,如果受寒,體內陽氣會散失大部。
腳
鞋襪應穿稍厚一點,寬松、舒適、吸汗的。如果在室外淋了雨,回家后用熱水泡泡腳。
關節
關節受涼會導致關節周圍血液循環變差,易使神經末梢受壓迫產生酸痛感或患關節炎。
此外,小兒及老年人慎“秋凍”。兒童稚陰稚陽之體,調節能力較差,遇寒冷刺激,易誘發疾病。老人陰陽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減弱,寒冷刺激可導致支氣管和血管痙攣收縮,易致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舊病復發,甚至冠心病患者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高血壓病人發生中風。糖尿病人、心腦血管病患者、慢性腎臟病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及風濕、類風濕疾病患者不適合“秋凍”。
初冬天氣轉涼,腰肌勞損、韌帶損傷、關節炎、外傷等骨科疾病的癥狀會加重,痛癥會變得明顯并出現一些癥狀。有舊傷或一到天涼就關節有痛感的人不適合穿裙裝。當戶外早晚氣溫降低到10℃左右時,應該結束“秋凍”,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還容易惹病上身。
中醫養生知識 冬季御寒做好五點
1、多"點"水
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于2000~3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