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素分泌過多使年輕人易經痛
婦科專家說,經痛主要是氣滯血瘀,經行不暢順所致,治療的方法主要以調理氣血為目標。多數人青春期的痛經屬于原發性,常見在經期前或經期發生下腹部疼痛,常伴隨有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的可出現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冷汗淋漓等癥狀,并伴隨月經周期反復發作。這種現象往往隨著結婚生子而經痛得到改善。
另外,年輕女性之所以容易被痛經騷擾,可能是由于子宮內膜和血液內前列腺素含量的增高造成。而美國婦科專家認為,跟制造疼痛感覺的前列腺素進入子宮并發生痙攣有關,在行經期間的疼痛感尤其強烈。
女人繼發性痛經與5種疾病有關
有不少年輕女性認為痛經不是什么病,常抱著挺一挺就好的心態,“痛經忍一忍就過去了!”而事實上,這種想法是很不明智。婦科專家特別提到,繼發性痛經的病因較復雜。比如經期衛生問題、多次人流、房事不潔引起感染,再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管狹窄、子宮肌腺瘤、慢性盆腔炎、內分泌異常等,都可以引起痛經。其表現隨不同病因而異,并且這種由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痛經疼痛較頑固。
常見5種疾病引起繼發性痛經:
①子宮內膜異位癥:好發于28—40歲的女性,因子宮內膜跑到子宮以外的地方“安營扎寨”。受卵巢激素影響而增殖、出血,由于經血不能流出體外,刺激周圍組織,引起子宮肌收縮或組織纖維化而誘發痛經。痛經持續時間長(可能整個月經期或經后),而不像普通痛經只是經前痛。如果月經干凈后出現下腹疼痛,則是典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癥。
②子宮肌腺瘤:多見于40歲以上,多產婦、多次人流刮宮婦女。
③子宮頸或宮腔粘連:多見于反復人流、子宮內膜結核等患者。
④慢性盆腔炎癥:下腹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伴肛門墜脹感。
⑤生殖道畸形:子宮體過分前傾、陰道橫隔等機械性阻塞,使經血流出不暢,積血而誘發痛經。
婦科專家提醒,一旦女性有持續痛經難忍的情況,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檢查,不能掉以輕心!長期痛經的女性好做個婦科檢查或盆腔B超,看看子宮和附件有沒有問題。
緩解痛經的8個小妙招 看爆笑喜劇
痛經是不少MM心中的痛,它讓MM們的生活變得無秩序,對MM們的健康也是危害甚大。專家表示,有不少方法可減輕“痛經”的痛楚,如食止痛藥及避孕藥等。
【緩解經痛的小妙招】
1、保持飲食均衡
少吃過甜或咸的食物,它們會使你脹氣并且行動遲緩。應多吃蔬菜、水果、雞肉、魚肉,并盡量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