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患者中,以左肩發病為多,因為它運動相對較少,得不到足夠的鍛煉。那么得了肩周炎可以有哪些治療方法呢?又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肩周炎呢?下面我們有請今天的主講嘉賓,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的陳紅醫師!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陳紅
1993年至1995年曾于北京積水譚醫院工作,1995年至今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按摩科工作,擅長手法治療各種軟組織損傷病,在教學科研方面有獨到見解。著有《中醫舌象診斷》、《推拿輔導教材》、《中醫執業醫師輔導習題集》。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山東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特征
肩周炎患者中以左肩發病為多,雙側同時發病較少,發病時期和發病的時間長短因不同患者而有所差別。
急性期
急性發作一般屬于早期,有持續性自發疼痛癥狀,多數患者是慢性疼痛,但是也有急性發作的,也有的患者只是感覺到肩部不舒服及束縛感。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治療肩痛就會迅速加重,出現肌肉痙攣、疼痛癥狀,尤其是夜晚,疼痛加重,不能翻身,影響睡眠。
慢性期
到了慢性期,肩周炎的疼痛癥狀就會慢慢消失。但是肩關節的攣縮僵硬癥狀慢慢凸顯,活動受限,甚至不能活動。
肩周炎的癥狀
肩部疼痛,可為陣發性或持續性,急性期時疼痛劇烈,夜間加重,活動與休息均可出現,嚴重者有觸痛,疼痛時汗出難耐,不得安睡,部分病人疼痛可向前臂或頸部放射。肩關節活動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礙顯著,病情嚴重者不能刷牙、洗臉、梳頭、脫衣、插衣兜等,甚至局部肌肉萎縮等。肩周炎的發病首先發生一側肩部疼痛、酸痛或跳痛,夜間痛甚,初起因畏痛而不敢活動,久則產生粘連和攣縮,活動受限,尤以外展、上舉、背伸時明顯,甚者肩關節失去活動能力。
臨床表現
⑴肩部疼痛: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后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臥,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⑵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于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于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⑶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⑷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⑸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后彎不利等典型癥狀,此時疼痛癥狀反而減輕。三角肌有輕度萎縮,斜方肌痙攣。崗上肌腱、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緣均可有明顯壓痛。肩關節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明顯,少數人內收、內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較少。
⑹檢查: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松,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實驗室檢查多正常。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者,X線平片可見到肩部骨質疏松,或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鈣化征。
膏藥治療
由于膏藥具有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備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局部療效切實等一系列優點。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膚產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效果,從根本上全方位針對病機特點而發揮療效,改善病變周圍組織營養,起到修復骨病組織的作用,終達到治療目的。
家庭治療
本病起病緩慢,無明顯誘因,疼痛可為鈍痛、刀割痛、夜間加重,甚至痛醒疼痛常放射至頸、背、前臂及手部,廣泛性疼痛而無局限性壓痛。因肩周圍軟組織廣泛性粘連而使關節活動受限,以外展、外旋、內旋障礙明顯,如不能梳頭、洗臉、穿脫衣服,患側手不能摸背等。
肩周炎是慢性病能逐漸好轉而痊愈,治療是以止痛、功能鍛煉,促進關節功能恢復為原則,可以用理療、熱敷、按摩或推拿,可以幫助止痛,促進肩關節活動范圍增加。在壓痛部,可用醋酸強的松龍作局部封閉,每次劑量;醋酸強的松龍25mg+0.5%普魯卡因4~5ml,每周1次,共3~4次。要注意嚴格無菌操作。在短期內,盡量不要與水接觸,不能洗冷水澡,在能忍受疼痛范圍內進行肩關節運動,運動應以自動為主,輔以被動。功能鍛煉常借助康復鍛煉器材。目的都是為了增加頸肩臂膀肌肉和骨骼的協調性運動,比如跳繩、按摩車和金至康按摩帶。現簡單介紹一下金至康按摩帶鍛煉操:第一步,雙臂平伸,由頸椎開始依次向下至尾椎,每兩個椎骨間隔平行伸拉15次;第二步,左臂抬高,右臂放低,使按摩帶與身體呈45度角,上下移動斜拉30次;第三步,左右臂換姿勢,右臂抬高,左臂放低,使按摩帶與身體呈45度角,上下移動斜拉30次;第四步,單臂背后向下,另一臂上舉,使按摩帶與身體呈平行狀態左右伸移動拉30次;第五步,以方便夠達的姿勢左右手換持金至康按摩輪對頸肩腰背做恢復按摩鍛煉5分鐘。每天早晚各鍛煉一次,堅持20天。
中醫治療
肩周炎早期要及時治療,可以外貼中醫育善堂膏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消炎止痛作用,進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并且治療期間應注意保暖,注意休息。
早期物理治療
肩周炎這是一種常見病,患者以中年人居多,由于疼痛是肩關節軟組織無菌性炎癥導致軟組織粘連引起的,疼起來不堪忍受,且不斷加重,終嚴重影響肩關節的活動功能,降低生活質量,有些患者四處求醫,反復發作,痛苦不堪,甚至心理蒙上一層陰影,認為肩周炎是不治之癥。肩周炎初始疼痛癥狀往往較輕,常因天氣變化或勞累而引發,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尤其是在肩關節內旋,后伸,上舉,外展等運動時更為明顯,甚至劇痛難忍。在休息時疼痛癥狀也會加重,尤其是夜間睡眠時,嚴重者可夜不能寐,不能向患側壓肩側臥,肩關節活動受限一般發生在疼痛癥狀明顯后的3-4周,之后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粘連、攣縮,導致肩關節明顯僵硬。所以如果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
及時的功能鍛煉和康復后保健也是很重要的,肩周炎在治療過程中以及以后的康復治療中,加強體育鍛煉和功能調節是預防和治療肩周炎的有效方法,功能調節主要靠一些物理磁療調節法,磁療是比較安全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可起到通絡活血,消炎鎮痛和鎮靜安眠的作用,利用中醫經絡穴位理論做成鎮痛.安眠,墊或者枕等效果顯著,使用方便,其目的是為了功能的恢復和加強肩關節周圍組織保護肩關節的力量,消除肩關節肌肉疲勞,但是這種功能鍛煉以不加重病人疼痛為前提,一般主張治療與功能鍛煉同時進行,避免愈后并發癥,配合正確的功能活動,康復后的保健至關重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肩周炎可有效的治療。
中醫綜合方法
1、中藥烏拉坤膏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從病理進行根治。此方2001年略統計治療此類疾病20000余例,總有效率100%,痊愈率在95%以上。
2、拔罐,拔罐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天宗等穴位。每次選兩個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經絡有: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每周可刮1~2次。
4、針灸, 針灸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大椎、曲池、外關、腕骨等穴位。選用1~1.5寸針灸針,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刺入穴位,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兩周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