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暈車怎么辦?很多人都會選擇吃暈車藥,但是對于6歲之下的孩子來說。吃暈車藥似乎不能算是一個好的選擇方法吧!那么孩子暈車到底怎么辦呢?
兒童不宜吃暈車藥
曉曉5歲半,爸媽每年都要帶她回鄉下老家看奶奶。從縣城到老家有近百公里路程,其中數十公里還是爬山公路。由于曉曉暈車,每次回老家常常是一路吐個不停,年輕的爸爸媽媽既心疼又無奈。這次回老家前,爸爸特意去藥店準備買點暈車藥讓曉曉坐車時服用。但藥店醫務人員卻說,兒童不宜吃暈車藥。這是為什么呢?
所謂暈車包括暈船、暈機等,在醫學上總稱為“暈動癥”或“運動病”。確切地講運動病不是真正的疾病,與通常意義上的疾病有本質區別,它僅僅是敏感機體對超限刺激的一種應急反應。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暈車等主要跟人的內耳前庭感受器官過于敏感有關。內耳前庭感受器官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的刺激,具有調節身體平衡感受的能力,它經前庭神經與中樞神經連接。當乘坐的交通工具發生旋轉或轉彎時,或汽車啟動、加減速剎車、晃動、顛簸,以及電梯和飛機升降時,都會造成人經常不規則地改變體位,使內耳的前庭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產生過量生物電,進而影響神經中樞并導致身體局部功能紊亂,于是出現冷汗、惡心、嘔吐、頭暈等不適癥狀。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不過,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強度和時間的耐受性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致暈閾值”,在一定限度和時間內人們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如果刺激趣過了這個限度就要出現癥狀。不同人的耐受性之所以存在差別,這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受視覺、個體體質、精神狀態以及客觀環境(如空氣異味)等因素影響,所以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暈車。但是.4歲以前孩子的前庭功能正處在發育階段.4歲后不斷趨于完善,16歲時才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小孩的暈車(或暈船、軍機等)癥狀比大人重,也更普遍。同時,孩子本身的內在原因,如睡眠不足、腸不好、頭痛感冒等,都易誘發暈動癥。
為了預防暈車、暈船、暈機的發生,一般人都求助于抗暈藥物,常見的如乘暈寧等,它是一種抗組胺藥,對前庭和大腦神經有抑制作用,乘車前半小時服用,可使暈車者在途中進入睡眠狀態,從而緩解或避免了暈車的不適。成年人的各種組織器官發育成熟、功能完善,具有相應的抵抗和排毒能力,只要注意適量服用,通常不會給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但是,兒童正處在生長時期,組織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和健全,機體抵抗和排毒能力相對較弱,經常服用乘暈寧等藥物,可能會對嬌嫩的神經系統發育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好還是不吃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