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壓力
對于記憶而言,壓力是一把雙刃劍。壓力有時讓人記憶力更佳,有時卻讓人易忘事。短期的緊迫性事件能提升大腦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例如備考壓力有助于考生提升記憶力。然而短期壓力日積月累,變成長期壓力,則會損傷記憶力。
實驗表明,大腦中的兩種感受器會對壓力激素做出相對的反應,其中一種感受器會被較低水平的氫化可的松激活,有助于記憶力。但是如果壓力激素的分泌水平過高,另一種感受器就會讓大腦的思維過程產生阻滯,有損記憶力。
6、快餐與方便食品
科學家證實,記憶力的好壞與體內高密度脂蛋白(即好膽固醇)水平有關。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越高,記憶力越好。
快餐與方便食品含有的大量反式脂肪會降低體內的好膽固醇水平,提升低密度脂蛋白(即壞膽固醇)水平,容易造成記憶力下降。此外,反式脂肪還會在人體內形成自由基,大部分自由基會進入大腦,而大腦又是人體容易受到自由基攻擊的部位。爆米花、薯條等都是典型的減智食品,還是少吃為妙。
7、電子產品
什么?電子產品居然也榜上有名?沒錯。在享受電子產品帶來的極大便利與快樂的同時,我們也深受其害。
首先,無處不在的電磁輻射影響及破壞了人體原有的電流和磁場,使其發生異變,干擾人體的生物鐘,打破生態平衡,引起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導致中樞神經和精神系統的功能障礙,引起思維混亂、記憶模糊、抑郁和腦功能受損。美國科學家測試發現,當向被試者釋放一種在家電中很普通的微弱電磁場時,其短期記憶下降了。
此外,電子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人們對其依賴性也日益增加。手機的通訊錄可儲存幾千個電話號碼,家人朋友的生日、各種紀念日也由手機負責提醒,有了電子詞典,還背什么單詞……久而久之,人們被慣出了毛病,連簡單的事情都記不住,很多人都患上了“電子產品依賴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