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胃不好僅僅養胃就夠了嗎?脾胃不和胃難安,如果脾不好的話,胃也不會好的,那么脾胃不和怎么辦呢?吃什么來調理脾胃不和呢?
脾胃不和胃難安
脾胃不和導致的脾胃病倘若日積月累不加治愈會影響身體健康導致胃病癥狀的衍生,而病因大多來自個體的飲食結構和濫用抗生素。那么對于脾胃不和應該怎么做呢?
●分析:弄清脾胃關系
脾與胃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表里關系。胃主受納、脾主運化,二者相互協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醫稱脾和胃為“后天之本”。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受納”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納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經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為“清”“濁”兩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運化送至全身各處。故有“脾為胃行其津液”之說。其濁者,由胃下行至小腸,再行進一步消化。
脾主運化,主要指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物質的過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運輸與消化。水谷入胃。經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進一步消化與吸收。
●判斷:慢性胃炎多屬脾虛
出現上腹部不適、飽脹、隱痛、燒灼感,多數進食后癥狀較為嚴重,其次就是食欲下降,暖氣、反酸等消化不良的癥狀。一般以上癥狀持續3個月以上,通過胃鏡檢查和病理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則可診斷為“慢性胃炎”。
減少慢性胃炎的發生主要在于“防”,因為該病主要由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精神壓力大等眾多因素造成,而這些因素都會造成“脾虛”,直接或間接地造成胃部出現癥狀。
慢性胃炎主要特征是“反復發作”,在治療過程中重在調理,藥物選擇方面常采用具有“治養結合”功能的藥物來防止復發,同時也要養成按照療程服用的習慣,減少慢性胃炎的反復發作。
●治療:脾胃同治
脾主運化,當脾出現問題時,造成胃部消化后的營養物質不能運輸到身體各部,同時也不能反補營養給胃,脾病造成機體主癥有:胃脹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胃主受納,當胃出現問題時,容易出現脘痛、嘔吐、暖氣、呃逆等癥狀。
由此可見,脾胃病的癥狀基本都是同時出現的,這也是我們平常“胃痛醫胃”難以解決問題的所在。中醫理論認為胃病屬于脾胃病的范疇,在治療胃病的同時也要解決脾病,真正做到“脾胃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