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飲酒對人的精神情志也有一定的作用。人的精神在酒精作用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表現出先興奮后抑制的過程。少量飲酒時,大腦神經系統受到抑制,同時多巴胺分泌增多,人就會產生開心和興奮感,因而能消除愁煩情緒,使人豪情頓生,如唐朝詩人杜甫之“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但是,當酒精的攝入量超過人體承受能力,即飲酒過量時,肝臟不能及時將其分解,大腦受到的抑制加深,多巴胺分泌的自動調節機制紊亂,人的記憶、決斷和身體反射受到嚴重影響,人就會出現酒醉現象并感覺昏沉嗜睡,甚則引起酒精中毒而危及生命。可以看出,少量飲酒能調節人的精神狀態,因而明朝龔廷賢在《藥性歌括四百味》中將酒的功效歸納為“酒通血脈,消愁遣興,少則壯神,多則損命”,頗有道理。當然,如果能時常聚三五知己,品嘗美酒,闊論人生,暢敘衷情,借酒助興,把酒言歡,則更能增益酒之“壯神”作用,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養生方法和生活境界。
但是,喝酒容易成癮,尤其借酒澆愁的人,“舉杯消愁愁更愁”,逐漸會養成酗酒的不良習性,此時,酒的危害就會逐漸加深并凸現出來。且不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由酗酒引起酒精性脂肪肝到肝硬化或肝癌的發展變化,酗酒還會影響生育。典型者如晉朝陶淵明,其留世的詩詞中,不少與酒相關,可見陶公之好酒,但其五個兒子,皆不成材,甚至發育不全、智力低下,真是“不怨糟糠怨杜康”啊!
那么,喝多少酒能達到養生效果又不傷身呢?—般認為,白酒每日50到100毫升左右為好,啤酒等低度酒,每日1瓶左右即可。其實,酒除了能養生外,我們更希望好養生者能將其作為一種生活態度對待。“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得到飲中真趣即可,倘若能把握飲酒適度的原則,美酒與養生二者兼得,豈不美哉!
結語:要想喝酒不傷身的話,就一定要記住,不能酗酒。記住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健康飲酒法哦!這樣才能夠越喝越長壽,越喝越健康。(文章原載于《養生雜志》,刊號:2012.04,作者:胡鵬,馬烈光,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