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肺心病并發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
肺心病并發下呼吸道感染的表現往往很不典型,發熱、咳嗽等癥狀可能不明顯,有時僅表現為氣促加重、痰量增多或痰顏色變濃。這都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要耽誤。每年堅持必要的體檢,這對于肺心病患者的診療和預后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6.對于肺心病急性發作的患者,要豎持以下的原則:
及時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行氣管切開,以改善通氣功能;及時補充血容量,維持良好的循環狀態,飲食為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軟食或半流食;嚴密觀察病情,對重癥肺心患者行心電監護;對有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及時采取措施,休克前合理應用升壓藥,及時應用肺腦合劑、受體拮抗劑和抗酸劑,預防應激性潰瘍;衰竭臟器的支持療法糾正急性代謝失調,防止肺心病惡激質狀態出現;煩躁不安或有精神癥狀的患者應避免使用鎮靜劑;有呼吸困難的患者可給予低流量、低濃度持續給氧,可用慶大霉素8毫克+α一糜蛋白酶5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生理鹽水30毫升,霧化吸入3-4次/天,必要時吸痰;注意避免受涼,以防加重呼吸道感染。
7.解除氣道阻塞。
肺心病患者因部分分泌物易積聚及痰液濃縮,排痰功能低下,加之咳嗽反射減弱斂呼吸道分泌物難以排除,使氣道阻力增加,通氣量降低,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時加重了不適感。因此,清除積痰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的重要環節。要及時評估患者的飲水量及咳痰能力,檢查呼吸道痰液的性質及量,而后給f濕化痰液,根據病情給予合理的排痰方式:鼓勵患者咳嗽、咯痰,對于咯痰無力者,經常給予拍背和改變體位協助排痰;指導患者深吸氣后有意識地咳嗽,以利排痰;鼓勵患者多飲水,以利稀釋痰液;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或行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等有效措施以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8.并發肺性腦病的處理。
肺性腦病是中重度呼吸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的綜合病癥。此病是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發現患者頭暈、頭痛、白天嗜睡、夜間興奮、雙眼球結膜充血、水腫、表情淡漠、反應遲鈍、突發記憶力減退、短暫恍惚、譫語、躁動、性格異常、失眠、多汗、四肢不自主震顫、惡心、嘔吐等癥狀,均為肺性腦病早期,必須及是報告醫師,并及時送醫院住院治療的。
結語:中風所引起的常見的就是半側的偏癱,但是很多這樣的后遺癥是可以經過后期的康復而好轉的,所以說大家也不要太恐慌。(文章原載于《家庭保健》《抗癌之窗》《益壽寶典》,刊號:2012.03,作者:薛殿凱,杜同仿,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