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虛弱
癥狀:經期或經后小腹隱隱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陰部空墜不適,經血量少,色淡,質稀,面色無華,頭暈心悸,神疲乏力,舌淡,脈細無力。
病因:因脾胃素虛,或久病氣血不足,沖任亦虛,經行之后,血海更虛,子宮、沖任失于濡養,不榮則痛。
調理方法:此類患者不宜過用寒涼滋膩之品,要注重營養,注意休息。
腎氣虧損
癥狀:經期或經后小腹綿綿作痛,伴腰酸,月經量少,經色黯淡,質稀,頭暈耳鳴,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淡紅,苔薄,脈沉細。
病因:因稟賦素弱,或房勞多產,腎氣虧虛,沖任俱虛,精血本已不足,經行之后,血海更虛,子宮、沖任失養,不榮則痛。
調理方法:此類患者應節房事,節制生育,避免生育過多等。
TIPS:
中藥配合理療是首選
如果女性在月經期間出現下腹或腰骶部下墜感、乳房脹痛、便秘或腹瀉、頭痛等不適狀況,并且比較嚴重,建議患者在排除器質性病變后,酋選中藥配合理療,并在經期注意保暖以及避風寒,保持心情喻快。還可以用推拿的方法,患者取仰臥位,術者站其右側用手掌在中脘至中極穴的任脈路線上作摩揉法往返1—3分鐘,點揉氣海關元肓俞穴各1分鐘,用掌根沿升橫降乙狀結腸的走行方向作順時針推法3—5分鐘,點血海、三陰交穴各1分鐘。
對于月經,尤其是痛經過程中出現的血塊,雖然西醫認為月經除血液外,還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黏液等,故在經期會有少許小血塊。但中醫卻認為這是因為血液停積、血流不暢,瘀而成塊。血寒、血熱、血虛、氣滯、氣虛等均可導致血瘀。故平時應適寒溫,調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