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一年四季,每個季節的屬性都不同,如春屬木,對應人體的肝臟。那么春季養生如何調理身體呢?春季飲食要注意什么呢?
春季飲食增甘三招
專家簡介:王鳳岐,中醫臨床專家,中醫藥養生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教授,國醫泰斗秦伯未嫡傳弟子。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及新聞發言人、衛生部中醫司教育處處長,世界針灸聯合會司庫、全國中醫藥編輯學會副主任委員等?,F為中醫之家總干事、北京太申祥和太醫館館長、世界中醫骨科聯合會總監、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知名專家。著有《王鳳岐的養生餐桌》等暢銷科普書。本文選自其新著作《春夏秋冬說養生》一書。
春季食酸多傷肝,養肝就要多增甘
古書上說,草木在春天是帶著酸味的。古人真的很有意思,對自然界的萬物都是體察入微的,不似我們這般馬虎。不信的話看一看那滿山的青杏,那酸溜溜的蘋果就可以知道了。雅興來了,還可以隨手在野地里拔起一棵鴨舌草嘗嘗,那酸澀的味道包圍著舌頭,也包圍著整個春天。
一、 春天要“省酸增甘”
《黃帝內經》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意思是說東方應春而生風,春風能促進草木生長,木氣能產生酸味,酸味能滋養肝臟。所以中醫上有“酸入肝”之說。但歷代養生學家卻警告我們要“省酸增甘”,為什么養肝的大好時節卻偏偏不能食酸了呢?
如果說春天臟腑中哪個是“明星”的話,自然非肝臟莫屬了。此時的肝臟得天時之利,肝氣是旺盛的。
哪怕是年老體弱的老人,肝陽此刻也為旺盛。如果你這個時候再吃酸,就相當于“火上澆油”了。肝為術,克脾土。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冬天胃口總會很好,但一到春天,就吃不下東西了。這是因為冬天陽氣是封存于體內的,體內的陽氣旺盛,消化能力自然就好,所以冬天經常會感到餓。春天體陽氣升發,氣血都是往外走的,里面的氣血就會相對不足,脾胃的消化能力就會相應減弱,吃的東西就會少。如果這個時候你再吃一些酸味食品,那么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體內的平衡就會被打破。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了,氣血生化無力,人就會得病。明代高濂就在他的《遵生八箋》中提出:“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減酸是為了緩和肝的“殺伐”之氣。而甘是脾的水味,小孩子普遍愛吃甜貪,就是因為脾胃虛弱的原因。適當多吃點甘味食物就相當于給脾增兵,使它免受肝氣的侵犯。但你也不必因此對酸味食物“拒之千里”,這里的“省”是“少”的意思而行非“省略”,所以只要做到少吃就好,而并非完全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