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40,陰氣過半
現(xiàn)代社會里,為什么人過中年,有些人依然精力旺盛、身強體壯、健步如飛,而有些人卻開始感覺四肢無力、腰膝酸軟、委靡不振呢?
有些人已經六七十歲了,依然神采奕奕,身輕骨健;有些人才四五十歲,卻老氣橫秋,衰態(tài)盡露;有些人鶴發(fā)童顏,能活到八九十歲,甚至百歲以上;有些人卻疾病纏身、英年早逝。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
其實這一切的根源,先要從腎談起,因為腎氣虛衰始于中年。《黃帝內經》中闡述:“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主人體生、長、壯、老。”當女性35歲,男性40歲后,人體健康的根本——腎氣就會開始逐漸虛虧。精虛、腎虛,古人謂之陰虛。
人到了40歲以后,無論你是誰,都不可能違背自然規(guī)律,也就是說到了這個年齡,我們的精血都會虛虧。
《黃帝內經》里有這樣一句話“人過四十陰氣自半”,就是說人到了40歲以后,因為你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很好地去保養(yǎng),我們體內的物質基礎就減少了,而且它還不是少了一星半點兒,它少了差不多一半。
《黃帝內經》中說了許多關于腎的話題:“腎藏精、生髓通于腦;腎主溫煦;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腿為腎之路);腎主水、司膀胱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