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預處理
第一步:“看” 煎煮中藥前首先要查看中藥的質量,如發現有蟲蛀、霉變等問題時應及時進行處理;其次是查看有無需特殊處理的中藥,如有應另置并按特殊方法處理。
第二步:“泡” 將藥店拿回的中藥飲片加適量水浸泡20~30 min ,輕質的中藥、氣溫較高時浸泡時間宜短,重質中藥、氣溫較低時浸泡時間宜長,目的是為了使中藥濕潤變軟,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無污染的自來水即可,忌用反復煮過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藥。
2、加水量:經驗加水量是超過藥物表面3~5cm;理論計算是按每1g中藥加水10mL計算,將總水量的70%用于頭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應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則,也就是說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騰,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4、煎煮時間:煎煮時間從沸騰后計算,一般解表藥頭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補藥頭煎30~40min ,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時間是因為長時間高溫煎煮,會使植物細胞遭到破壞,使藥液中不溶性的無效成分增加。而且長時間煎煮還有將藥煎焦煳底的危險。
5、煎煮次數: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藥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藥成分。煎煮后及時濾出煎液,并將每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
熱熏:將藥渣加水后再煎煮3~5分鐘,放置一會兒后加適量白酒和醋,用其熱氣熏疼痛部位。
熱敷:將煎過的藥渣加二兩白酒、二兩醋拌勻,用紗布包好。白酒活血通絡,醋有透皮作用,可促使藥物吸收。先墊上一層毛巾,再用紗布包好的藥渣熱敷濕敷疼痛部位,以免燙傷。
泡腳:將藥渣再煎煮3~5分鐘,可另加花椒和艾葉各一小把一起煎煮,藥液放溫后加入白酒、醋與食鹽。中醫認為腎主腰腳,鹽味咸入腎,可引藥入腎,藥渣加入鹽后泡腳效果更好。
以上方法一次10~20分鐘,注意避免燙傷皮膚,尤其泡腳水溫要適宜。泡腳時間要根據自身情況適度,孕婦、老年人不宜長時間泡腳。
需要提醒的是,藥渣外用也有一定禁忌。外用適用于虛寒病癥(如關節怕風、怕涼、冬天容易手腳冰涼、背部冒涼氣、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實熱(如局部紅腫熱痛,關節疼痛伴發熱、皮膚發紅)不建議用;關節內積水者不可用;皮膚過敏、傷口處不宜用。
中藥渣還可以用來養花
中藥煎煮后的剩渣,是一種很好的養花肥料。因為中藥大多是植物的根、莖、葉、花、實、皮,以及禽獸的肢體、臟器、外殼,還有部分礦物質,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無機物質。植物生長所需的氮、磷、鉀類肥料,在中藥里都有。用中藥渣當肥料,對花木種植有很多益處,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總結:喝中藥能從根本上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養,但是喝中藥的時候禁忌多。一些生冷、腥膻、油膩、辛辣的食物在喝中藥的時候好都不要吃,不然會影響中藥的藥性,有時還會危害身體健康。中藥渣也有很好的作用,外敷或是泡腳都能起到養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