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怔忡這類癥狀我們并不陌生,對于心悸怔忡我們應該是要引起重視的,如果我們經常會有心悸怔忡的癥狀出現說明我們的身體出現了狀況了,那么心悸怔忡的病因是什么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療心悸怔忡嗎?
心悸怔忡的癥狀很是明顯,對于出現這類癥狀我們應該要及時的就醫的,以下介紹心悸怔忡的主要內容。
心悸怔忡
心律失常的病人常常有心悸的感覺。中醫所謂之心悸,包括驚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感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甚則不能自主,或脈見參伍不調的一種病證。臨床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緒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常和胸痹、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癥狀同時出現。
驚悸和怔忡雖同屬心悸,但兩者從病因、癥狀、病情輕重等方面來看是有區別的。
從病因來說,驚悸是因情緒激動、驚恐、勞累過度而來;而怔忡則是由于心血不足所致。其次,驚悸日久也可以發展而成為怔忡。《濟生方·怔忡論治》指出:怔忡發病的病因,在于“真血虛耗,心帝失輔,漸成怔忡”。
從臨床表現來看,驚悸由外因引起,時作時輟,不發時一如常人;而怔忡則為內因所致,終日感覺心中悸動不安,稍動尤甚。從病情輕重來看,驚悸多由外因所致,身體狀況一般較好,故病情較輕;而怔忡一方面是由驚悸日久進一步發展而來和(或)心血不足,真血虛耗逐漸發展而成,因此病情較重。
心悸怔忡的診斷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尤其是青壯年,偶有心慌,特別是在生活起居變化或精神刺激時出現,經過休息或情緒穩定后即恢復正常者就不必就醫治療。
如果呈多發性,或陣發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在休息一、兩天后仍無好轉,并且伴有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癥狀。則應及時到醫院的內科診治,以除外各類心臟器質性病變。如無器質性病變,多屬于心眼神經官能癥患者,可服用中藥,效果較好。
心悸怔忡的鑒別診斷
①心膽氣虛型心悸怔忡。證見心悸善驚,苔白脈弱。治宜養心安神,方用平補鎮心丹。
②心血不足型心悸怔忡。證見心悸頭暈,面白乏力,舌淡脈細。治宜養心補血,方用歸脾湯。
③陰虛火旺型心悸怔忡。證見心悸失眠,五心煩熱,腰酸耳鳴,舌紅脈細。治宜滋陰清火,方用天王補心丹。
④心陽不足型心悸怔忡。證見心悸胸悶,氣短面白,形寒肢冷,舌淡脈沉。治宜溫補心陽,方用桂枝甘草湯加味。
⑤氣滯血瘀型心悸怔忡。證見心悸心痛,唇甲青紫,舌暗紅,脈結代。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仁紅花煎。
心律失常引起心悸。中醫對心悸的病因可以歸屬為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