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經消斑
黃褐斑,臨床上很常見,是指對稱性發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斑,好發于鼻部、額部、顴部、口周和面頰等處,多無自覺癥狀。筆者根據臨床觀察認為黃褐斑往往與一些婦科疾病相關,如月經不調、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等。婦女以血為本,其生理特點,則以經血為重點,首重調經。臟腑和調,精氣、津血上榮,黃褐斑自然消退。針灸既可以改善局部盆腔的血運,又能通調面部血運,既調整了內在臟腑功能,又可有效地緩解臨床癥狀。
利祛痤瘡
痤瘡,又稱“粉刺”,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好發于顏面、胸、背等皮脂腺發達的部位,若不及時治療或防治不當,可遺留終身難愈的瘢痕而影響容貌。現代醫學認為痤瘡主要與雄激素、毛囊和皮脂腺內微生物有關。根據中醫辨證分析,可將痤瘡分為肺胃濕熱型和血瘀痰凝型,通過針灸既可以清肺胃之熱,又可以化痰濁之瘀,促進毛細血管血流,加強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并能抑制面部皮脂腺分泌,疏通皮脂腺排泄孔道,防止脂栓形成,消除粉刺。針灸還能調節雄激素的分泌,從而抑制過旺的皮脂腺分泌,起到由內而外、表里貫通、氣血暢達的療效,使失衡的機能狀態趨于平衡。
針灸美容,就是運用針刺、艾灸的方法,補益臟腑,消腫散結,調理氣血,從而減輕或消除影響容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患,進而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目的。
針灸美容可分為針刺和艾灸兩大類。針刺常用毫針、耳針和梅花針,而艾灸則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直接灸是用艾條在離皮膚有一定距離(約1--3cm)處灸,間接灸則多用隔姜灸法。
針刺美容原則
(1) 取穴配穴
由于針刺美容的大特點是在于全身調整,因此,必須局部與全身取穴相結合,方有較好療效。局部取穴可以通過活絡,改善循環,促進表皮細胞新陳代謝以消除斑點、斑疵,并能增強肌肉彈性,而全身取穴則著重于平衡臟腑,調節各系統的功能以達到美容的目的。
單穴與組穴:臨床證實可選用單穴,亦可用幾個穴位為一組進行,若增強某一方面機能者,可用單穴,以突出其效用;與調理整體機能者,可選用一組穴位,以增強效果。
近穴與遠穴:近穴,即進端取穴,是指選用帶改善皮膚的局部來美容的取穴方法。遠端取穴是指選取遠離顏面部位的穴位方法,不僅能防治局部病癥,而且能防治本經循環所涉及的距離較遠的部位的組織器官和臟腑的病癥,有的甚至有影響全身的作用。
(2) 用針要領
美容保健,施針宜和緩,刺激強度宜適中,不宜過力。一般來說,留針不宜過久,得氣后即可出針,針刺深度也應因人而宜,對年老體衰者,進針不宜過深;形體肥胖者則可適當深刺。
(3) 禁忌
凡遇過饑、過飽、醉酒、大怒、大驚、勞累過度等情況,不宜針刺,孕婦產婦不宜針刺。
除皺防皺的穴位
主穴:絲竹空、攢竹、太陽、巨、迎香、頰車、翳風。
配穴:中脘、合谷、曲池、足三里。
針法:主穴每次3個,配穴每次1--2個,前者用瀉法,后者用補法。
說明:本組穴位配伍特點是近端取穴與遠端取穴相結合。即從局部角度出發,在易出現皺紋處就近取穴,又從臟腑氣穴整體調理著眼,選取陽明經穴,兩者配合,相得益彰。
結語:祛除眼袋的方法是有很多種,但是中醫針灸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如果你也受眼袋困惱的話,那么不妨試試這種方法吧,但是小編提醒大家,自己千萬不要針灸哦,要找專業人士哦,以防傷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