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穴5.肚臍窩
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用左右手虛掌力,以前臂發力,連續不斷地拍打肚臍窩100-200次。操作時,腕關節固定或微動,以肘關節的屈伸活動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式深吸氣后進行,拍打之力由輕而重,身體健康者還可適當增加拍打次數和力量。
作用:經常拍打肚臍窩可起到安神寧心、調和氣血、舒肝利膽、益肺固腎、通利三焦、調暢經絡的功效。
奇穴6.陰陵泉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該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足三里相對。
取穴位置:它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
功用:清利溫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
方法:每天要用手指按揉這里,時間不拘,空閑的時候就可以,但要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如果體內有脾濕,按這里會疼,但是堅持按揉,會發現疼痛逐漸減輕,說明脾濕在好轉。
奇穴7.足三里
足三里是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取穴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功能:生發胃氣、燥化脾濕
方法:晚上睡覺前,用艾條灸兩側足三里3-5分鐘,好灸之前先按陰陵泉1-2分鐘。
奇穴8.承山
取穴: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此穴的主治疾病
1:小腿肚抽筋(腓腸肌痙攣)、腳部勞累、膝蓋勞累、腰背痛、腰腿痛。
2:便秘、脫肛、痔瘡等。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小腿痙攣、腿部轉筋的常用效穴。
人體穴位配伍: 配大腸俞穴治痔疾。
承山穴是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其效果跟紅豆薏米粥有異曲同工之妙,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一身陽氣,刺激它能通過振奮陽氣,排出人體濕氣。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承山穴,就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
按揉承山穴一段時間后,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是膀胱經的陽氣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隨著上升的陽氣向外發散。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于治療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痔瘡、脫肛等,配環跳、陽陵泉主治下肢痿痹,配長強、百會、二白治療痔疾,用六寸長的毫針,條口穴透承山穴治療肩周炎有奇效。
奇穴9.豐隆
豐隆穴位于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脛骨前嵴外2橫指處。痰是水液代謝障礙所產生的病理產物,是致病因素之一,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三臟關系密切,而首先責之于脾,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脾無留濕不生痰之說。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之絡穴,別走于足太陰脾經,可治脾胃二經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