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疾病譜來講,推肝經對肝膽病癥、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及肝經經脈所過部位的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如胸脅痛、少腹痛、疝氣、遺尿、小便不利、遺精、月經不調、頭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癥。中醫還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以血為本,故推肝經對婦科疾病的恢復大有裨益。
既然推肝經有這么多好處,那么,居家應該如何操作呢?
推肝經時,首先人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彎曲平放。雙拇指重疊,用拇指指腹推按,從大腿根部,沿著大腿內側肝經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至膝關節處。左右交替,以感到疼痛為佳(如果沒有疼痛感,中醫理論認為“通則不痛”,說明肝經通暢)。可以隔著衣服,也可以在皮膚上涂些潤膚油,這樣效果更好。
推肝經的時候主要有以下幾個要點
一、找準肝經的位置,人體大腿的內側有三條經絡,中間屬于肝經,大腿內側偏外屬脾經,內側屬腎經。坐在床上,屈膝,大腿內側朝上,正中部就是肝經的位置,推肝經就是推中間部位。
二、推動時方向宜從上至下,推一次,停滯1-2秒,以利于氣血的流通恢復。
三、每次推50次,每天推3-5分鐘即可。
四、晚上11時以后好不推肝經。按子午流注,晚上11時后肝膽經相繼處于休息狀態。
五、女性經期后段不建議推肝經。因為按中醫理論,肝主藏血,此時推肝經,容易造成經期出血量增多、經期延長等反應。
養生舒肝:按摩7大“撒氣穴”
每個人都有脾氣大的時候,然而脾氣大易傷肝,不利于養生保健。中醫認為,脾氣大易引起肝氣郁結,按摩身上的7大“撒氣穴位”,即能緩解情緒波動,又能達到舒肝養肝的養生保健作用。
中醫認為,肝氣郁結是由肝失疏泄或情緒抑郁不舒引起的,可表現為脾氣大,臉部長斑,黑眼圈等癥狀。其中情緒問題大多來自工作和生活。要想保健養生,必須改掉脾氣大的毛病,以避免傷肝。除了調解心情養生外,還可通過按摩身上的7大“撒氣穴位”來舒壓。
角孫穴、風池穴和太陽穴:3大穴位是頭上的“撒氣穴”
按壓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的養生保健作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癥。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孫穴后會打嗝,說明按摩養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個穴位對于著急生氣后兩肋脹痛、乳房脹痛的人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