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清熱通絡。
【方藥】石膏30克,知母10克,粳米10克,炙甘草10克,桑枝30克,丹參15克,絡石藤20克,忍冬藤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忌食辛辣之品。
熱為陽邪,其性急迫,侵入人體經絡關節之后,與人體氣血相搏,導致氣血郁滯,脈筋拘急,不能通痹。石膏偏清解,知母偏清潤,二藥清涼苦寒,以剎其火焰之勢;粳米氣寒,配知母養陰液;桑枝性平,絡石藤苦寒、忍冬藤甘寒,三藥合用能通絡清熱舒筋,利關節;白花蛇舌草苦寒,清熱解毒;丹參苦、微寒,除煩涼血,補血活血;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全方清熱毒通經絡,熱去絡通,氣血調暢,通則不痛。
2、風熱濕浸
【癥狀】關節紅腫疼痛,屈伸不利,局部有灼熱感,伴有發熱、惡風、咽喉疼痛,舌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透表清熱,化濕通絡。
【方藥】麻黃5克,連翹15克,赤小豆30克,防風10克,桂枝5克,赤芍10克,忍冬藤30克,生姜3克,生甘草3克,羌活15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慎起居。
風熱濕邪侵入,濕熱交阻,留注關節而發病。麻黃祛風,赤小豆利濕,連翹清熱,三藥相配伍,解表清熱利濕;防風、羌活祛風發表,勝濕通痹,再配桂枝舒筋通陽和絡,忍冬藤清熱解毒,清除經絡間之風熱從而止痛。全方祛風清熱以解表,利濕和絡以通痹。
3、脾腎陽虛
【癥狀】痹證日久不愈,骨節疼痛,關節僵硬變形,冷感明顯,肌肉萎縮,面色淡白無華,形寒肢冷,彎腰駝背,腰膝酸軟,尿多便痛,舌淡,脈沉弱。
【治法】溫陽益氣。
【方藥】附子6克,公丁香4克,桂枝4克,干姜6克,生姜3片,羌活6克,獨活6克,陳皮6克,蒼術9克,白術9克,紅棗5枚,黨參9克,牛膝9克,蘇葉6克,蘇梗6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
痹證日久不愈,導致脾腎陽虛,表衛不固,易感外邪。附子、生姜溫經散寒;黨參、白術、蒼術、干姜益氣溫中健脾;公丁香入脾胃溫中焦,入腎經溫下焦助腎陽;陳皮理氣健脾;桂枝溫經通陽;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蘇葉、蘇梗、羌活、獨活祛風濕,疏通開痹,全方標本兼顧,扶正法邪。
結語:疾病對于人類身體的傷害永遠都是不可知的,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多了解這些疾病的常識,了解清楚治療的方法!相信上述介紹的這些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方法,能夠幫助廣大的患者早日擺脫疾病的困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