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歷史淵源
中醫傳統貼敷療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臨床應用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遠古時期,先民就已學會了用泥土、草根、樹皮外敷傷口止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黃帝內經》 ,民間常在夏季喝雄黃酒治療疾病的方法與本方法相同;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載有許多外敷方劑,用以治療創傷等疾患。
晉代的《肘后備急方》載用雞子、白醋、豬脂、水、蜜、酒等作為外敷藥與調和劑外敷;南北朝《劉涓子鬼遺方》用豬膽汁外敷治療癰腫;唐《食療本草》用胡桃研泥外敷治療白發;宋《太平惠民方》以地龍糞研餅敷在小兒囟門,治療小兒頭熱、鼻塞不通;明《普濟方》用生附子和蔥涎為泥敷涌泉穴治療鼻淵等等,說明貼敷療法相沿習用甚久;清代的《理瀹駢文》一書集貼敷療法之大成,標志著本療法的臨床應用達到了相當完善的水準。
冬病夏治的時機
其致病因素往往產生于夏季,因天氣炎熱,沒有立即發作而潛伏于體內,到了冬季則發作或加重。因此,冬病夏防十分重要。臨床實踐表明,有些冬病,冬天治療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療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功效
一些虛寒性疾病多半是體內陰盛陽衰,抵抗力明顯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發病。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這時,利用夏季陽旺陽升,人體陽氣在夏季有隨之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運用補虛助陽藥或溫里散寒藥物,天人合擊,易把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這也是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的原因。夏季人體陽氣充盛,氣血流通旺盛,藥物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旺盛的時候,在三伏天進行貼敷治療,易恢復扶助人體得陽氣,加強衛外功能,提高機體免疫的效果。
另一個方面,中醫認為虛寒疾病與肺、脾、腎三臟關系密切。夏季治療則以補腎、健脾、養肺為主要法則,以改善神經內分泌功能,改善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興奮性使功能恢復平衡以增強機體免疫力,真正徹底改善體質。根據新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貼敷能明顯地提高機體免疫的各項指標,調節免疫蛋白的功能,減輕β受體的反應,改善機體的免疫狀態。
冬病夏治的療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針刺、艾灸、理療、按摩、穴位貼敷以及內服溫養陽氣的中藥和食物等。經歷代中醫學家的反復實踐、反復研究,證明于炎熱夏季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冬天發作或容易發作的疾病療效顯著。
貼敷療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貼敷為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是一年中炎熱的時候,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連貼三年。病史較長或病情較為頑固者可適當增加貼敷次數,貼敷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 冬病夏治適合貼敷的貼劑有:遠紅外理療貼,皇圣堂藥業磁療貼,巴布貼劑等
很多市民都知道,夏季貼三伏貼是個好方法,但董愛萍教授特別指出:三伏貼只是一種預防為主的治療方法,針對性并不強。對于反復發作、久治不愈的哮喘、氣管炎來說,意義并不大。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還得要靠對癥治療。正所謂選對治療時機還要選對治療方法。董愛萍特別推薦給哮喘、氣管炎患者一個獨有的治療方法——4S清肺平喘療法。4步到位,7天就能消除反復發作隱患。董愛萍教授強調,4S清肺平喘療法有個大的優勢就是能夠替代傳統的激素治療,消除吃藥帶來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