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也會暈罐
拔罐能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等。很多人習慣在腰酸背痛時去拔罐,還有些人在家自行拔罐。
專家提醒:拔罐并非人人適宜
拔罐的主要功效是祛風散寒和活血化淤,對于以疼痛為主的頸椎病患者、腰椎病患者來說,通過拔罐來疏通經絡,效果比較明顯。但是對于心臟病患者、皮膚損傷者、孕婦、經期女性、醉酒者以及年老體弱者來說,則不適宜拔罐。
另外,和針灸時會出現暈針現象一樣,拔罐時也可能會出現暈罐的情況。其臨床表現和暈針類似,如頭暈、胸悶、惡心欲嘔、肢體發軟、冷汗淋漓等。因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刮痧注意保暖
刮痧的治療范圍比較廣,如咳嗽、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腹瀉、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痛經、頭痛、食欲不振、牙痛、鼻竇炎等,都可以采用刮痧療法。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話,建議采用綜合療法進行治療,而不能單純依靠刮痧。
專家提醒:不建議在骨頭部位進行刮痧,如脊椎,如果力度掌握不好的話很容易受傷。太陽穴周圍血管分布密集,不建議自行刮痧。小孩子皮膚比較嫩,不建議上小學之前的孩子刮痧。另外,過饑、過飽、過渴、過分疲勞、醉酒等情況下也不要刮痧,可在飯后1小時刮痧。
進行刮痧治療時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盡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風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否則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還會因感受風寒引發新的疾病。
刮痧治療會消耗體內的部分津液,所以刮痧后好喝杯熱水。
刮痧后不宜立即洗澡,一般建議刮痧后3小時再洗澡。
艾灸要掌握好度
艾灸具有疏通經絡、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四季皆可進行。不過,在進行艾灸前,要先到正規醫院辨識體質,聽取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艾灸部位和適宜的灸治時間,而不要在家盲目艾灸。
艾灸時要掌握好度,以感覺舒服為宜。如果艾灸后感覺不舒服或是心情煩躁,則需要停一段時間。艾灸時不要受涼,也不要在密閉的空間內長時間艾灸,盡管艾葉本身無毒,但是艾煙的濃度過高,會對呼吸道產生不良影響,同時對眼、鼻也有刺激。
極度疲勞者、過饑過飽者、醉酒者、大汗淋漓者、情緒不穩者或孕婦、傳染病患者、高熱昏迷者均不宜艾灸。施灸時要思想集中,以皮膚紅暈灼熱為佳,一般多不超過1小時,同時要注意避免灼傷、燙傷。艾灸后不要馬上接觸涼水,要多喝些溫開水。此外,還要注意施灸的時間,一般不要在空腹時和飯后立即施灸。
刮痧療法有哪些常見誤區
單純發熱為主的感冒、重癥中暑都不可隨意刮痧,刮痧也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刮痧需要市民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和技巧,不是誰都可以自行操作的。
刮痧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
刮痧通過調整陰陽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機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開竅醒腦、舒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化濁的作用。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之目的。